让阳光照耀到心“理”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黄玉生
[导读] 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且受心理的影响较为广泛
        摘要:众所周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波动较大,且受心理的影响较为广泛,再加上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能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进而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心理教育;健康心理;班主任;初中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是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要将心理教育放到日常的工作中来,并注重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在补充中发展,在发展中补充,有效促使学生得到健康心理的构建,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为保证班主任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可以转变传统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再采取改善措施的思想,通过聆听、观察、教育、结合实际等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也能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班集体,感悟人生的真谛。
        一、从听出发,感受学生心理
        倾听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快走进内心世界,用心灵沟通的快捷方法。通过聆听学生的诉说,能帮助学生发泄情感,引导其说出自己的困惑所在,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并肯定自身的价值,更易于全身心的进行诉说,从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细心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适当运用温柔的话语进行安慰与鼓励,促使学生感受到和善的情绪环境,道出最真实的感受。
        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因为此阶段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且容易偏激,对教育的正确方向总是逆反,所以为促使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也能明确的看待自己,我开展“我述我心我所想”心理教育活动,即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做事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是否正确,并想出解决办法。对于班级中经常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我进行重点关注,并将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分析,从中感知学生的心理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单独的交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细心聆听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并将自己转移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问题,真切体会学生的心理。同样的,我将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拉近距离贴近关系,以此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
        二、从看出发,认清学生心理
        在班级的管理中,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做了违纪的事情,但是怎样询问学生总是沉默不语,为此,教师想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就需要细微的观察,从学生的行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具有针对性的疏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在观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刻意的紧盯,以免使得学生无法呈现出真正的心理,甚至加深不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注意不刻意,细心留意学生的行为,并从行为中分析学生的心理,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因为班级的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的指引,也需要学生的完好配合,只有二者充分结合,才能使得班级建设的更加优秀。所以,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我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自主提出建设意见,为班级的文化增添色彩。例如,我组织了“我为班级文化添风采”的班级建设活动,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积极发言,而有的学生沉默寡言,借此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与行为,能够认清学生的心理差异,并发现学生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活动结束后,我主动与沉默寡言的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根据学生呈现出的行为实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措施,促使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为班级的管理与建设提出建议,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的爱。

同时,我在班级的其他活动中多次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当发现其有所进步时及时提出表扬,为学生心理的发展提供健康的环境,由此促进心理健康得以有效教育。
        三、从教出发,培养健康心理
        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成为班主任的重要责任,再加上班主任是在学校中与学生距离最近的教育者,所以班主任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从多方面呈现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促使班级人际关系融洽,形成和谐上进的情感气氛,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培养的理念更容易促使学生接纳与接受,在实际行动中,教会学生心理理念,培养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例如,为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在开展班级管理的活动中,我组建“闪星评比”活动进行集体责任教育,即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与模范行为的突出,教师教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综合考虑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列举了一些事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分析。因为列举的事例具有强烈的对比性,所以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我提出放开式的问题以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如:小红的做法是否正确呢?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事例中小红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遵守班级的制度与规范,最后为班集体的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这个反面事例激励学生要自觉遵守班级的规范制度,并应该为班级的整体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还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更加的热爱班级、热爱班集体。与此同时,我采用带领学生分析事例与学生对事例的看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将班级规范的重要性与培养责任意识的必要性也融入到活动之中,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进而培养健康的心理。
        四、从实出发,丰富学生心理
        学生的心理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更能有效的促使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所以为实现丰富学生心理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全面的心理,注重从多角度切入,帮助学生丰富心理知识,促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完好的配合,在学校有老师,在生活中有家长,二者相互补充,让学生感受到深刻而丰富的真切体验,建设更为灵活丰富的心理活动。
        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是只靠教师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极易产生固执、偏激等不良心理,所以为保证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心理,我积极运用家长的力量,尽可能全方面的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因为家长之间的水平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创建了“阳光心理学堂”健康心理教学课堂,为家长的教育方向树立正确的目标,促使家长的教育力量进一步加强,同时,为学生健康的心理的发展提供保障。在教育课堂开展的过程中,我让家长积极进言表达自己的见解,针对有效性的建议我也进行合理的采纳,以此来制定更加具有实质性的心理教育方案,最后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家长一起共同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学校中我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不仅仅只是心理,而是注重学生的整体;在生活中,家长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无时不刻的身处于心理健康的环境之中,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班主任承担着重要责任,这就要求班主任需要从聆听、观察、教育、结合实际等多方面引导学生,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进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香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2]李静.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A]. 《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