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黄宇
[导读]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出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四课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出自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四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单元分析
        《物质的变化》一共有8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物质变化与我们》。这一个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2、课程分析
        本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各样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实验涉及到小苏打和白醋。
3、学情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通过让学生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经历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二)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科学态度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四) stse
        让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特性,教师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了灭火器就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一性质制作的,同时汽水是根据二氧化碳吸热的特性制成的。让学生怀着“科学能给人类造福”的信念去学科学。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探索的欲望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充分发挥科学这门课的实验探究特色,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感知性的基础.上获得认识。
说教学重点: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变化。
说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说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集气瓶、玻璃片、勺子、火柴、细木棍、蜡烛。
四、说学法
        本课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等手段,教会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动手等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现象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五、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进行四个活动。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3)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性:(4)阅读资料是什么气体。
        一、导入
老师用平地烧瓶、把气球里装上小苏打套在平地烧瓶口上,老师出示材料给大家做个小游戏,摇一?摇平底烧瓶,气球渐渐的鼓起来了]的形式将他们带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用到的小苏打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同时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设计意图:?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出本课的主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二、主要活动
 (一)活动一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包白色的粉末和一种液体,问:同学们它是什么呢       
2、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观察记录。
3、请各小组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做好实验记录。
4、各小组汇报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的去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这两种物质。既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二)活动二
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1、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祝呢       
?2、你为什么这样想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3、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4、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
5、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家应具有的一个重要品质,让学生通过猜想这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习惯]
(三)活动三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烧杯、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2、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3、学生实验操作。[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设计意图:在实验中,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手摸等多种观察方法,多角度的去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实验现象,这样观察才会具体,才会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活动四
验证它们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1、火柴的燃烧实验
?(1)观察一只空瓶和实验后装有=氧化碳的瓶子,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       
?(2)观察点燃的火柴在空气中的现象,再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        在实验后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的现象,点燃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2、蜡烛火焰的观察
 (1)教师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点燃的蜡烛在空气中会烯烧,把这种气体像倒水一样倒在蜡烛火焰上。
 (2)刚才的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3)刚才这两个实验我们发现这种气体有什么性质        (比空气        重、不支持燃烧)光凭这二个性质我样能推断这是什么气体吗
3、小组实验并注意观察。
4、小组汇报
5、小结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探究,但这两?个实验并不能证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要求学生尊重证据,尊重事实,从而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五)活动五
阅读资料是什么气体
?在这环节让学生阅读教科书33页产生了什么气体一段文字。然后问:通过刚才两个实验是否就能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呢?接下来用讲授法,告诉学生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让学生明白我们刚才的实验并不能足以证明它就是二氧化碳气体,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让学生清楚科学结论不是随便可以下的,这是科学研究的态度。在全课小结时让学生做了些练习题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巩固。最后,回忆引课,你能解释这个气球是怎么回事吗?本节课小组的观察、实验后的共识都在板书设计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七、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白醋=二氧化碳?气体+新的物质(混合)        (气体)        (化学变化)?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可以制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