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有效性探索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侯彩华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合作探究  有效教学
        〖正文〗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数学教学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实施,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作业完成质量差,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究其原因,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没有进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建立起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主要原因。那么,怎样才能贯彻新课程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谈淡个人粗浅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教师的兴趣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当学生喜欢的老师,进而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营造一种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等。如果学生答不出问题或答错时,教师可说“没关系,再想想”,不轻易否定,要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让每位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事做,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所以,师生关系的重塑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确立学习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数学的愿望。

兴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是这样导入:中央电视台有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教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节目?学生讨论节目内容。老师问:新闻联播在什么时刻播出?学生讨论播出时间:7时、晚上7点、晚上7时。老师问:(板书:晚上7:00)同学们都认为是这个时刻,电视画面上是写着晚上7:00吗?我们一起来看电视。(播放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学生答:不是晚上7时,是19时,另一学生答:19时就是晚上7时。老师板书:(19:00)19时,这是一种什么计时法?它跟我们说的晚上7时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计时法”。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身边,原来数学也可以上的这么轻松、愉快,这节课一定很有意思,这种计时法我一定能学好。学生一定会产生这样美好想法,这种想法对数学学习是多么珍贵!这种想法必然引领他们积极参与到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每个学生良好心态让整个课堂展露勃勃生机。这样,课堂的有效性便得到了提高。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点拨,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用被减数解决问题”时,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9个,还剩6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小朋友,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9=6(个)。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使教学难点得到较好地突破。
        五、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一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有效教学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育人质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