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余华在《活着》这本书里,几乎将所有的困难都倾注在了福贵的身上,他这一生充满苦难与悲痛,他最开始经历了父母去世,随后又经历了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朋友春生、女婿二喜、外孙苦根的相继去世,而他却依然坚强地活着,最后和一头跟他同样叫“福贵”的牛相伴。面对这所有的苦难,福贵展现的是生命的倔强和一种叫活着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福贵 活着 苦难
福贵年轻时候是一个吃喝嫖赌,日日玩乐的地主家少爷,他在那时候过的是极度挥霍、荒淫无度的日子,对他的妻子也同样是拳打脚踢,是个极混账的人。可是变故发生了,他输光了家产,成为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他所经历苦难之后只想过一个安稳日子,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只想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这样的一种活着的状态也许就是最本真的状态。
一、历经苦难
福贵的一生充满着苦难,除了他当地主家少爷的那些日子,他后面的人生一直与苦难和悲痛为伴。
命运总是这样无常,没有想到福贵后面的人生竟然如此坎坷。福贵出生于富裕的地主家庭,年轻的时候挥霍无度,嫖赌成性,一切的苦难要从他输光家产开始。他在输光家产后又气死父亲,妻子家珍被岳父接走,后来他又被抓壮丁抓走,等回到家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而他的女儿凤霞也已经成了一个哑巴。好不容易家珍回来了,一家人终于团圆,但是长期的贫困让妻子家珍积劳成疾,而他的儿子有庆也为了救县长夫人被抽干血而死。等到凤霞结婚怀孕,结果凤霞在医院难产而死,凤珍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不久也去世了。祸不单行,女婿二喜在做工时死亡,只留下了他和外孙苦根,可是苦根后来却因为吃黄豆被噎死,到了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余华塑造的福贵这个人物,经历了常人之最痛,看着亲人在自己身边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孤独活着,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悲痛也让他逐渐感悟到了活着的意义。
二、乐观坚强
福贵本是纨绔子弟,他在输光家产后坚持自力更生,去租了几亩自己曾经的土地,夜以继日的干活以此来养家糊口。他很想将自己的小家给经营好,他唯一的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被抽干血而死,本想找县长算账,结果知道县长是自己曾经患难的兄弟,为了不让妻子家珍担心,忍着悲痛,将有庆埋葬。失去爱子的他很快振作起来,掩饰自己内心悲痛的同时也瞒着家珍,担心她病情加重。
后面的打击一次比一次严重,人们常说的三大悲惨都被福贵遇到了:早年丧父,中年丧子,晚年丧妻。他也挣扎,他也痛苦,可是面对这样的残酷的现实,福贵没有被击垮,以坚强乐观的意志活下来了。生活有时候总是会给你出其不意的重击,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乐观坚强。
三、诠释“活着”真谛
福贵在经历了岁月的磨难后变成了福贵老人,他与一头也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成为了讲故事的人,也成为了最勤劳朴实的农民。福贵老人说:“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后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对生活、对生命的认识。他所想的活着仅仅就是活着,只是存在于这个世界,简简单单没有纷扰。福贵老了,他的心也平静了,亲人虽相继离去,但福贵从未忘记,他在老牛耕田时喊着亲人的名字,这何尝不是一种挂念,对他而言,他的亲人们都没有离去,一直在他身边,他的这种原始的活着状态也让人思考,这是一种本真的活着,是一种生存哲学。
我也在思考:生命是什么?“活着”到底又是什么?生命就是不屈服、不妥协,经过斗争后所领悟真谛的境界,而活着,从福贵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历经苦难后所想要达到的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当然,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它的真谛就是面对苦难时我们所应该呈现出来的乐观坚强与忍耐,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四、结语
读余华的《活着》,你会感到悲伤心痛,因为主人公福贵完全是一个悲剧人物,可是让我们心灵慰藉的是,福贵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从最开始的悲痛到最后的领悟,他只想活着就好,“活着”,多么普通又深刻的词,历经人间磨难,走过茫茫岁月,在岁月的沉淀下,福贵也成了福贵老人,他所带给我们的坚强乐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面对苦难,敢于面对,敢于抗争,要在生命的背后突显人生的精彩与生命的珍贵。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余华: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
[3]王丽.论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典型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6(30)
[4]蔡军.《活着》福贵形象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03)
[5]康佳琼.解析《活着》中徐福贵的悲剧形象[J].芒种,2015(06)
[6]李炎超.《活着》中福贵的悲剧人生[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