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困境及突破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郝文琦
[导读] 高中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这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抉择,
        摘 要:高中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这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非常重要的人生抉择,高中生物在高中学科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需要本着校本性、多样性、动态性等原则。但是现如今,高中生物知识在选择的时候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没有办法展示出校本课程的特色以及个性,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突破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困境。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困境突破
       
        引言: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课程选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知识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开发高中生物课程的师后需要严格注意知识的选择。
        一、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遵循的基本原则
        1.1校本性原则
        在进行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学校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教师特点以及学生的需要。在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时候需要明确的体现校本性的原则,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事物,所以说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不可能与别校情况完全相同,必须要围绕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以及特色展开,让知识选择和学校的特色进行结合,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生物课程选择的校本性。
        1.2多样性原则
        在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时候遵循了多样性原则,而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选择主体的多样性、知识选择、知识选择方式的多样性。主体的多样性体现在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都可以作为校本知识选择的主体,这些不同的主体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些主体都以直接或者是间接的作用为校本选择做出自己的贡献。知识选择类型的多样性主要是被知识选择主体所影响,每一个人选择的知识都是不一样的。选择方式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不按照固定的发展理念以及标准的限制进行校本课程的选择。
        1.3动态性原则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选择一直被知识选择贯穿始终,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才可以体现出校本课程选择的动态性。学生在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会根据的兴趣,一旦这门课程学生较为感兴趣,那么教师就需要对这门课程投入更多的精力,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那么教师就需要适时的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到自己喜欢的知识。
        1.4建构性原则
        知识的重新整合就是知识的建构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独立知识的构建,教师在选择高中生物知识的时候需要根据课程主体进行选择,然后在自己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感悟,另一个方面就是合作式的建构,教师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需要尽可能与其他的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和,然后对这些知识进行相应的整合,保障知识的建构性。


        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困境
        2.1缺失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缺乏对学生发展的切实观照
        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对于知识的选择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知识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的基础需求,但现在的高中生物课本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主体,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缺乏监督权以及决策权,教师只是再在机械般的听从领导的意见。其次,高中生物校本课程主要体现是专家的意见,教师只是单方面的遵从专家的意见进行相关教材的编纂,按照专家所列的大纲进行知识的填充。最后,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时候容易形成教师的课程。因为教师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容易坚守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并一定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2受制于知识选择的制约,表现出去境域化、浅层化和狭窄性的倾向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容易受制于普适性逻辑,对于知识的意境化较为忽视,不要重视此方面的内容,这样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知识选择就会是一些简单材料的整合,将知识、历史文化背景、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分割。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会对境域化的知识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样生物知识就会表现出浅层化的倾向。其一,虽然说在生物知识选择的时候有些教师能够清楚的看到有关地域化知识的价值,但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对自己较为感兴趣的部分比较重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部分就会忽视,这样地域化的知识就会被割裂。其二,教师会将地域与境域两者模糊理解,对其两者的理解较为狭窄,这样就会到导致生物知识的选择出现狭窄性的倾向。
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困境的突破
        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是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知识选择的基础,必须要以两者为基础进行相关知识的选择。必须要让多种主体参与到知识的选择中,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民主意识,而且还可以满足不同主体对于校本知识选择的需求。首先,学校不可以强权主义,需要做好权利的共享,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从领导层到最底层都需要进行转变,领导层不可以一味的下发命令,需要在了解基层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命令的下方,领导需要认识到不同主体对于知识的需求。其次,教师必须要参与到校本课程知识的选择上来,这样可以为相应的体制做出保障,教师的主体选择权利需要得到相应的保障。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还需要开发相应的制度变革,这些制度都不能再是命令性、强制性的,可以将这些制度向引导性以及激励性进行转变,这样教师知识选择的主动意识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加,这样教师就可以成为高中生物知识的领导者。教师需要适当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需要充当知识的建构者以及传授者。
        结束语
        简言之,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知识选择非常重要,这关乎学生的学习。而想要保障生物校本课程知识的选择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进行共同努力,在进行知识选择的时候需要遵循校本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建构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还要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理解。我们需要明白校本课程知识的选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体现“活”的特质,还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知识选择的过程就会充满乐趣,教师以及学生就会在这个过程受益良多,提升生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叶波.“地域”还是“境域”: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知识选择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3-56.
        [2]卢丽丽.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
        [3]张丽丽.基于信息技术构建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