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宝宝生长记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韩文敬
[导读] 《纲要》中强调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纲要》中强调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要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了培养孩子们这种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优良品质,感受植物生长的奥秘,我班开展了“蒜苗宝宝成长记”的种植活动。
        种植前,我带孩子们观察了大蒜的外形特征,同时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孩子们,老师考考你们,怎么才能让蒜苗宝宝长的更快,更好?”
        这可难不倒我们,别看我们小,我们以前还种过菠菜,油麦菜,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土壤,阳光,空气”,有有小朋友补充到:“还需要我们的爱!”
一,选种
要想种出“最棒的”蒜苗宝宝,要先从选种开始。为了保证蒜宝宝的出芽率,宝贝们在认真的挑选大蒜,选出最饱满、最强壮的蒜宝宝。

二,土壤
光有优良的种子可不行,肥沃的土壤也是很重要的哦。为此宝贝们专门去菜地弄来了肥沃的土壤。


三,种植
2019年10月22日
为了让孩子们多角度,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蒜苗的生长发育情况,我们采用水培和土培两种形式来种植蒜宝宝。
水培:把蒜宝宝放入容器里,直接浇上水就可以啦!



土培:也很简单,把掰开的蒜瓣轻轻插入土壤里,然后给它浇上水。

种植完毕,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四,观察和记录
10月25日

“老师,快来看呀!蒜宝宝发芽了!”两天后,有有像发现了新大陆大喊道,其他孩子们也闻讯围了过去,真的呢!蒜苗的顶端裂开了,露出了一点浅绿色的芽儿,像小鸡从蛋壳里刚伸出来的小嘴,用手一摸软乎乎的。

敏行提出来疑问:好像水里的蒜苗比土里的要高了一点点,为什么呢?”其他小朋友经过观察也附和道:真的呢!”对于孩子的疑问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让我们继续观察吧!孩子们对这件事情很兴奋,我借机引导孩子:那我们量量两天的时间它到底长高了多少好不好!孩子们欢心雀跃的拍手。

我们采用了在筷子上做标记的方式来测量。
测量结果出来啦,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

测量结果出来啦,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记录蒜苗的生长过程。


温暖的室内环境,加上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蒜苗的生长速度很快哦!
10月28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测量和记录。




11月4日

周一早上来到幼儿园,孩子们惊喜的发现:过了一个周末,蒜宝宝竟然长这么高了!



再次测量,蒜苗的高度已经赶上筷子高了呢!

宝贝们用手来丈量,试图找出长得最高的那株蒜苗!


11月4日 第三次测量的记录

伴随着对蒜苗持续性的观察,再次对水培蒜苗和土培蒜苗进行对比时,我们惊喜的发现,土培的蒜苗后来居上,已经超过了水培的蒜苗。

为什么开始水培比土培蒜苗长得快,后期土培比水培蒜苗长得快呢?为此我翻阅资料,给孩子们做了详细讲解。

五,收获种植成果
? 当我问到孩子们想不想尝一尝小蒜苗的味道,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想吃。说干就干,那我们就先来收割蒜苗吧!


瞧我们收获还不少呢!割了这么多的蒜苗。


郭敏行奶奶自告奋勇拿回家帮我们炒了三份鸡蛋炒蒜苗,用料很足,放了好多鸡蛋呢。其他家长们拿来了一次性筷子。
孩子们闻着好香呢,迫不及待要吃一口啦!




六,美好的期待
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宝贝们好开心!赵德辉说:“我还没吃够呢!”我说:“那我们等这些蒜宝宝再长出新的蒜苗来再给大家吃好不好?!”孩子们兴奋之余还有点疑惑:蒜苗剪没了还能再长出来吗?那让我们继续观察,拭目以待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地体验未知。
 给孩子一个实践观察的机会,是教孩子们认识自然的最佳途径。通过此次主题实践活动,孩子们在种植蒜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植物生长的神奇,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了有劳动有收获的成就和喜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