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并于2012年9月在一年级正式使用。在将近一年的教学当中,我跟着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一起领略新教材带给我们的惊喜,一起积累着学习上的点点滴滴。
与实验教材相比较,我觉得“解决问题”这一课型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中,“解决问题”完全融合于其他学习领域之中,不会专门设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学习。以丰富的呈现方式、新颖的题目素材、强烈的问题意识、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开拓了学生解题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大一个变化就是给出了解题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训练学生按这三个步骤去思考,还解决问题的本质。那么该如何上好“解决问题”这一课型呢?我觉得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
一、学会寻找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
读懂题意,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就是教材所说的知道了什么。只有知道了题意,学生才有信心解题。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不足,还没有形成自觉收集信息的能力,这样给学生获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提高了难度。我们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培养。
1、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比较丰富,情境性强。多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因此学生面对的往往不是现成的题,而是隐含着条件、问题的对话。我们应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如:一年级上册57页,(如下图),图中给出了很多的数学信息,我们就要训练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知道解决还剩几只鹿,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学生拥有的信息比较多,但这些信息对解决问题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用的,如果学生能判断哪些是有用的数学信息,那他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武器。新教材中特意安排了有多余信息的例题。如:一年级下册20页例5,“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还有几人没来?”这道题有很多的数学信息,并且出现了多余条件,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出有效信息,初步感知这一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接着才让学生将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说出来。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是多余的信息,对于解决“还有几人没来?”没有用处。
二、选择有效的操作方式,搭建解决问题的桥梁
当学生收集到有用的数学信息之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有效的操作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俗话说得好“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才能容易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有效的操作方式可以有:
1、动手操作
在动手摆摆看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如:一年级下册21页例6,“小雪套中7个圈,小华套中12个。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这题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圆片,
小雪:○○○○○○○
小华:○○○○○○○○○○○○
学生从摆的圆片中一眼就看出小华比小雪多多少。接着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再次理解问题,标画出条件和问题,建立与原来减法模型的联系。
小雪:○○○○○○○
小华:○○○○○○○ ○○○○○
12个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摆圆片,学生就把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知识,清楚明了,学生自然就理解了用减法计算解决这道题目。
2、画图
画图是一项具体化的策略。通过画图让图形来架起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直观地理解题意。刚才所讲的例6的学习方法其实上也是动手操作和画图的相结合。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新教材解决问题的例题,基本上都用上了画图这一方法。如:一年级下册77页例4,“3个同学一起折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我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学生画的图有:
.png)
通过看图知道可以用加法计算。
3、情境再现法
“数学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面对熟悉的、具体的情境“做”数学。通过创设题目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理解。
三、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完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检验一下计算的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这也是教材所讲的第三步:解答正确吗?检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检查数字有没有抄错。把数学信息和算式比较一下。也可以检查得数有没有算错。把算式重新再算一遍,看看是否与第一次相同。这一步十分重要。我们应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步培养学生检查的好习惯,这也是现在普遍被学生忽视的一步。教材在编排上,每一道例题都有这一步。如:一年级下册78页例5,“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通过圈一圈和用减法进行计算28-9=19-9=10-9=1,得出可以装满3袋,剩下1个。在检验时可以用加法检查一下:9个装一袋,3袋装27个,加上剩下的1个,正好是28个。这题就是用加法进行了检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强化检验的意识,并教给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从低年级开始就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上面讲的只是个别题目,但是这种解题的方法思路只要能够常抓不懈,相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大有所增,学生一定会乐学、愿学数学。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