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小虹
[导读] 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课堂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智慧校园的构建符合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智慧校园指的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本篇文章基于智慧校园背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智慧校园 学习方式 转变策略
        引言: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营造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综合学习能力。积极采用多元化、丰富化、生动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
        一、智慧校园背景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许多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传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数学学科学习。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多项学习能力,只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才能起到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目的。智慧校园具有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等特点,智慧课堂具有多样化、直观化、清晰化等特点,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展现数学知识,带领学生尝试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助手、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及教务平台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学生根实际学习情况。借助动画、视频三维教学模式,带给学生全新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摆脱内心恐惧教师的情感,跟随同学们一同加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这样一个动画场景。一名牧童起着牛走进了一片草坪,牧童看到旁边有一棵大树,于是便将牛系在了木桩上让牛吃草,自己到大树底下去乘凉了,不一会牛就吃完了自己身边的草。学生看完后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在这动画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可以与身边的同学进行商量,同学们很快就能发现牛将草地吃出了一个圆形。接下来教师可以问一问同学们这个圆形的形成是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较长的自主探究讨论的时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在思维碰撞中找寻正确的答案。为了方便学生观察,教师可以循环播放这一动画,同学们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不一会就得出牛绳与木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阅读数学课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相关概念,此时同学们可以发现书中提到的圆的半径与圆心,就像是牛绳与木桩。教师借助动画技术,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同学们就能养成自主思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清晰直观的展现数学知识,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为学生打造三维数学课堂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相关知识时,在传统数学学习中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趣的科目,无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式都十分的消极,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带领学生认识长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六个长方形,其中每两个长方形颜色相一致,教师操动鼠标,只见六个长方形通过平移等过程,最终组接成为了一个新的长方体。如此一来借助多媒体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长方体的形成过程,从平面到立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帮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由来。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日后在开展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长方体拆分开来,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有计划有方法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获取数学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转变传统消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模式
        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师手中,学生基本全程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教室多屏协作等的形式对小组讨论与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强调项目制学习
        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调查分析的作业,各小组同学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走访调查,调查的内容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调查作业无法一人完成,这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当中来。学生调查完成后在小组中进行分析讨论,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选用最恰当的方法将处理后的数据表现出来,最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到正式课堂授课阶段,则有每组同学自主讲解,站在讲台上为其他同学介绍本组ppt内容,以及收获的感想等内容。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也能进行自主操作,直接转变了传统笔记式被动式的学习模式。
        (四)采用微视频,转变传统作业布置方式
        通常情况下学生回家家庭或者课余时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完成作业,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教师布置内容过多,而是缺乏创新创意,再加上学生完成数学作业方式不正确,这都会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低下。
        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纸质类作业,学生完成纸质类作业时十分容易出现有神等不良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对学生业余时间进行一定的指导。如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是正比例与反比例相关知识,这一部分难度较高,即便是教师布置纸质作业,学生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微视频的加入很好的解决的这一问题,学生可以运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观看,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暂停,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的排序。智慧课堂微视频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不需要纸质类作业学生依旧能够牢固掌握此些数学知识。
        结束语:总而言之,智慧校园的构建是教师与学生成长的核心内容之一,基于智慧校园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丰富化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切实有效的转变学生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艳平.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微智慧”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54.
        [2]曹广绪,徐德强.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04):9-10.
        [3]滕飞.“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智慧校园平台应用初探[J].山西电教,2019(03):5-8.
        [4]边红梅.智慧校园环境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