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声乐课是职高学前专业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职高学生的声乐练习方式单一,效果低下等问题。随着网络课堂的出现,大大改善了声乐练习效果。本文将试图分析声乐水平现状及其现有练习方法的局限性,并阐述借网络同步课程促职高学生声乐有效练习方式方法与成效,最后对一些使用网络课堂的注意点进行补充说明。
【关键词】 声乐课 职高 有效练习 网络同步课程
声乐课是职高学前专业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非常实用而且必要的基本技能。传统的声乐课基本是老师“教”、学生集体“唱”填鸭式教学,课后学生自主跟琴练习,这种训练方式受到时空局限,训练效果较为低下。为克服这种局限,笔者尝试在2019届学前教育班级1班、2班这两个均等、平行班级中进行实验。用学生都有的智能手机来整合,开辟学生网络同步课程来进行练习,采用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尝试性实验。现将有关心得表述如下。
一、声乐练习现状分析
声乐演唱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必备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温州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生共8529人,声乐老师仅78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目前该专业声乐课多采用集体课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练习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练习方式比较单一。
98.5%的学生除了在琴房练习外,找不到其他途径进行练习。这种单调借助钢琴练唱方式非常枯燥,需要依托钢琴反复听唱、机械模仿地去加以建立、巩固。由于长期单调进行,往往很多学生就会一旦接触弹唱就变成了“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好奇,学习一旦与机械二字挂钩,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了兴趣。
(二)训练时间严重不足。
大部分学生由于对钢琴练唱枯燥性的抗拒,几乎一周只能靠2节声乐课进行练习。结合学生课后的琴点安排表,我们发现,学生每周有一个小时的琴点时间,这一个小时需要完成钢琴、钢伴等任务,留下的声乐的时间可想而知。
(三)使用智能手机软件较为熟练。
调查中有93.3%的学生认为用过,甚至经常用的占58.3%。说明学生对之江汇教育平台使用较为熟悉,掌握了之江汇app的使用技巧。这种现状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软件保障。
正是基于上述现实,笔者决定在2018年下半年开展了之江汇网络同步课程提高学前专业学生声乐水平的研究。
二、借助网络同步课程的实践与成效
一边是因为钢琴等传统声乐工具局限严重,制约练习,另一方面新生事物——智能手机拥有量又是如此之高,其APP软件更是有之江汇、学习通、云班课等。那么能不能在智能手机中找到合适的软件让学生可以随时看课,研课,练课呢?能带领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填补钢琴训练之短板呢?于是,笔者在浙江省之江汇平台创建了网络同步课程,与线下课堂同步开展,成功实现了随时声乐训练的目标,让手机伴侣变成学习伴侣。
笔者经过半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如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在app中进行有效整合。
(一)扎实的基础训练——“微课”等练习类软件。
“微课”留住教师的课堂。
作为技能学科,一定量的基础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光靠一周两节课时外加一小时的琴点训练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要求学生用手机课后观看微视,把教师上课重点知识和演唱要点去聆听,学生反复聆听中去不断加深、巩固。
这个功能也适合学生课前预习,提早预习课堂重点知识,对那些基础差、不自信的学生,她们课前预、课后跟,随时随地多次观看,帮助自己找出问题加以练习。
(二)丰富的平台实践——“在线检测”“课后拓展”等实践类软件。
学生通过“在线检测”进行重点知识点的检验,以线上答题的方式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老师也可通过这以环节检测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网络同步课程中“课后拓展”“线上讨论”等项目使用方便,学生点开随时可操作,他们通过软件的打分功能检测自己演唱水平,通过送花、评论、回复、与同伴远距离合唱等多种形式拉近同学、歌友之间的距离。自己的作品亦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等多个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近一步激发了学生自信心。学校举办的各种比赛、演出,这些活动开展的次数有限,参与面也是有限的。学校不可能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那么我们的学生就需要借助其他实践平台,手机平台就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网络同步课程优势还在于它集合所有宜教学软件在一个app上,学生打开班级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并能够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与交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联动。
(三)显著的借助成效。
实验班(学前2班)研究网络同步课程提高职高学生声乐水平半年来,与平行班(学前1班)学生比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声乐演唱水平显著提高。
在期末考试过程中,无论是声乐还是视唱,学生演唱水平上升的同时表现力也更强了,学生给老师、家长们展现了自信的一面。本年度学前2班(实验班)组织了好几项活动,班级歌咏大赛、班级期末艺术汇报演出、参校建国七十周年节目录制等等。本学期选拔区艺术节合唱队队员,总共40人,文化艺术部九个班级,学前2班(实验班)学生就占了20人,指导师高度的肯定、表扬了学前2班(实验班)。
三、把握好网络同步课程注意点。
网络课程需要手机在手,手机管理一直是职高学校的头疼问题。一方面手机有助于学生学习,另一方面由于个别学生沉迷于手机妨碍了学习。那么使用网络同步课程还需要注意哪些呢?笔者在实践中坚持以“疏”、“堵”、“记”相结合的办法来操作的。“疏”引导手机管理正能量。管理过程中的“疏”就是通过思想引导、集体讨论制定大家一致认可的手机管理制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来使用属于她自己的手机。“堵”引导即时共享、联通师生。网络的即时性特征,还可以隔离时间、空间因素,实现即时请教,即时反馈,隔时请教,隔时反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网络实时互通助力声乐集体课教学。“记”建立多层面量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混合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之中既有汇课情况、又有观点讨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情况最好的量化评价依据,教师将平时线上学习环节的数据进行量化,无疑是最客观有力的过程性考核结果。
线上网络同步课程与线下课堂并驾齐驱,双管齐下,“线”“现”互助,“群”“个”兼顾,用线上的课堂弥补线下的不足。而今刚好遇上防疫特殊时期,全民宅家学习,线上课堂挺立转站C位,我们原先用于辅助线下的同步课堂刚好完全适用如今的形式,学生利用该平台在家看课、学课、练课,它有教学的视频、课前的导学、课中的研学、课后的拓学,学生依据原先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宅家乐学。此平台还适用分享给其他各校各班,让资源共享,促学习联动。未来的世界会否发展成线下辅助线上?未知,不管如何,我们作为当代的音乐教师应多学习和利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和科研,不断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我们的有效教学增添光彩,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推波助澜,一切为了孩子。
作者简介:作者:陈超超,性别:女,出生年月:1985.02,籍贯:温州瓯海,学历:本科,毕业院校:温州大学,职称:高级教师
具体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信息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