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的脚步一刻不停的迈进,科学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基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趋势发展,在现今的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课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想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掌握更高新的信息技术的学生,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本文就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时,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潜力,作出具体的分析探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思维;培养;策略
在现代社会发展环境中,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各行业领域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如今的初中教学阶段,就将信息技术课程列为重要的教学课程编排中。为了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打好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为学生今后长期的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奠定扎实的素养基础。
一、分析计算思维的概念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已经植根于人们的大脑思维中。在计算机还未发明和运用前,计算思维就已存在,与电脑没有产生任何的关联而存在于人的脑海意识中。在电子计算机未面世前,虽然计算思维已存在,但并未得到人们深入地研究,而在计算机技术兴起后,人们猛然发现,计算思维与电脑处理问题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计算思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着,并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在2006年,美国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发表了一则学术论文,将计算思维带入大众的视野。在学术中,周以真认为在解决各种系统设计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理念来进行解决,还将人类的行为,理解成为像计算机一样的思维活动。因为很多人可能对于周以真教授作出的解析,并不太理解,因此,周以真进一步对学术观点作出了简化的阐述,即通过约简、嵌入、仿真及转化等策略,来将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另构建成人们明确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进行解决。对于计算思维,各类学者专家有过不同的定义与观点阐述,但至今为止,周以真教授作出的定义是较为精确与易懂的。
通过对计算思维定义的整合,对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我们可这样理解,即,我们所说的计算思维并非计算机的思考。计算机本身的物体,不存在自主意识与思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思维也就是人的思维。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运用人的思维,通过计算机的功能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在现阶段的人类日常生活中,计算思维就如读书写字一样普通平常,需要人们积极学习与运用,所以初中学生的计算思维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有效策略
2.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积累学生计算思维经验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复杂化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理解上的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印象,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展开实践性的动手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计算思维,积累信息学科的知识经验。例如,在教学关于计算机内部硬件结构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在教学前准备一台废旧的台式电脑,在课堂中当着学生的面,将其内部硬件组织拆卸下来,然后,在课堂中向学生分别展示这些内部零件,并介绍每种零件在电脑组建中发挥的作用。虽然学生在教材中,可以通过图片与文字介绍来了解这些电脑组件,但在教师拆开电脑内部结构,学生亲眼看到电脑构造环节,并逐一地认识到每种电脑零件时,就能获得了更深的教学印象,因为学生看到了教师拆卸组装整个过程,对电脑构造有了更深的了解。当讲解完电脑构造的各种细节零件特点及作用后,教师请学生自愿上台挑战将拆卸的配件组装回去。
对于这样的挑战,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教师在学生组装的过程中进行观察与指导,让组装与观看的学生都保持了充分的学习体验热情,了解电脑内部配件的安装与配件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计算思维。
2.2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授完新课内容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适当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以趁热打铁地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潜力。例如,在教学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章节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以“网球比赛”为主题的制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知识,及结合自身的设计思路,来完成抽象性思维风格的作品。从动画构图、颜色搭配、文字说明、整体布局上,要求学生以抽象处理的制作方式,来简单化设计“网球比赛”的动画作品。学生可运作信息技术,在网上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学习成功的抽象派动画作品,领悟其创作手法与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吸收前人精华,开发个人独到创意,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作品。
2.3展开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概括思维
在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教学过程中,要奠定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质,需要在前期让学生掌握两个方面的信息技术知识概念,即要了解人们实际生活中常涉及的矢量图和位图。在对位图具体的概念意义了解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供一些矢量图给学生观察。在学生对这些矢量作出认真地观察分析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位图,与矢量图展开具体的对比,让学生自主发表对位图与矢量图关系的探讨,从而引导学生明确到矢量图的独特性质。像这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的复习,与现学知识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学生展开对新旧知识的梳理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发现更多的专业知识点间的不同与联系,在培养学生概括思维的计算思维中,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2.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思维
这里所指的安全思维,是指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给学生传递信息安全的思维意识,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时懂得从多角度考虑信息隐患问题。例如,在应用电脑过程中,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加密,或是采取进一步的监控措施,以防信息泄露和丢失。其次,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今的网络时代,一旦发生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加强学生对信息保护的意识锻炼。建立信息技术的安全思维,教师可基于病毒感染、网络环境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数据安全等各方面来展开对学生的教学。例如,在数据安全方面,需要向学生普及数据保护的知识,可以采取加密、在传输数据时,设置加密文件的策略;在病毒感染方面,因其是在电脑运行过程中的一种隐藏小程序,为防止电脑出现被感染的概率,教育学生要在平时的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谨慎下载或是点击一些陌生的软件程序,还应勤于对电脑进行垃圾清理和杀毒。通过在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讲授防范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思维。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育领域也对信息技术课程予以了重视,只有让学生与时俱进地学习到新的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和知识的重要性,更要重点培养初中学生计算思维,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特点,拓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