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爱心的教育,他们的身心成长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保证每一位儿童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增长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本文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浅谈自闭症儿童有效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字:自闭症儿童;课堂教学;有效
自闭症儿童的思想特征、学习特征和行为特征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表现和效果,为此在计划和推行课程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以上方面,并且需要清楚儿童个别需要,和他们彰显以上特征时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同时利用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强项和兴趣,坚持守着融入社会,持续地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评估,家庭与学校合作作为教育教学理念,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合适的最有效的教学。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照顾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差异,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
每名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顺序和速度都有独特之处,秉承着让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均衡地全面发展,在每一位自闭症儿童进入班级以后教师会对他们进行观察、向照顾者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兴趣和各类专项评估,例言语评估、感觉统合评估和PEP-3的评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本班级内的各位学生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学习目标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结合主题内容和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设立合适的、清晰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差异,教学目标应该详细分为多个项目,并且把它们折成细小的步骤和工序,让自闭症儿童更容易达到目标,取得成功感,使他们从中建立自信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注重自闭症儿童的情感内化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师生关系显得尤其关键。有专家研究证明:学习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虽然自闭症儿童交流沟通、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但他们同样需要情感的表达,渴望关心、尊重和爱,但通常他们并不懂得表达,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做什么,将要发生什么事等,往往会用不恰当的行为和情绪来表达。
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常以微笑对人,每天开开心心地迎接学生上学,欢欢乐乐地把孩子送回到家长的手上,真心关爱学生;教师需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当他们做对时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力,如在就餐时选择帮助老师分发勺子或毛巾,分发奖励物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奖励物等,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权利和义务告诉自闭症儿童接下来去哪里、做什么等。
(三)有组织地安排环境,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
由于大部份的自闭症儿童经常注重普通人觉得不必要的细节部分,缺乏对环境的理解,并且大多数儿童对某些感官的刺激有过度的反应,所以难以难于集中学习。让课堂教学开展得更有效,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利用自闭症儿童视觉优势,作出详细的计划、目标后,安排有系统及有组织的环境布置和教学材料,配上清晰的视觉讯息,让儿童觉得环境井然有序,从而减少了他们不安的情绪,有助于他们管理自己的行为,让课堂教学更顺利。
二、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和趣味性
对于自闭症儿童,掌握实用性的技能十分重要。教学内容应该来自于生活,切合目标和儿童的学习能力。
运用真实的情境和物品,给儿童最真实、最实际的学习经验,使儿童更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地让儿童能做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所选取的教材是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的吸引性,例如有光、有声、会动的玩具,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氛围。
(二)教学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浅到深
根据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认识事物时多从表面的现象得来的。为了使儿童逐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教学和选择教学材料时应该以螺旋进度式地推行。例如,认识苹果,当教师拿出苹果实物时,儿童能指认或说出“苹果”,说明该儿童直接感觉经验认识了苹果,教师为了加强儿童的抽象概念,依次使用苹果模型、照片、图片、文字等不同的材料进行教学。
在自闭症儿童开始学习一项新的内容时,教学内容应该从浅到深,教学时应该分步骤,有系统地把内容和教材简单化,可以是视觉提示,清晰、简单、明确的指令。如学习洗手,开始时教师只出3张洗手的步骤图照片(打开水龙头、手伸到水中、关上水龙头),并加以实际操作,等学生掌握这三个步骤后,教师会逐渐增加挤洗手液、擦干双手等步骤图,让儿童掌握洗手这一技能。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提示
在教授新内容时,教师是“教”儿童,并非“考”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一点。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首先要告诉儿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把相应的材料出示在儿童面前,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再根据儿童的能力给予合适的动作协助、手势提示或口头提示,并且有计划地逐步减退协助。如:儿童短期的教学目标是口头提示下完成立体图形(圆形、三角形)的配对,开始教师手势提示儿童完成图形的配对,待学生手势提示下能做到了,教师口头提示儿童完成图形的配对。
(二)调动儿童参与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学过程中,配合儿童的喜好和学习模式,设计以教学目标、内容有关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儿童获得认知需要,扩大交往范围,同时有效地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的参与动机,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儿童更容易感受快乐。别外,也可以运用多种不同的感觉进行教学,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给儿童感知物品的机会和体验,鼓励儿童多方面的探索、掌握知识和技能。如:认识鸡蛋,教师让儿童从多感觉来认识,首先是视觉,引导儿童观察鸡蛋,知道鸡蛋是椭圆的,接着是触觉,请儿童用手摸鸡蛋,感知鸡蛋是滑滑的,壳是硬硬的,然后是味觉,请儿童吃鸡蛋,最后引导儿童说出鸡蛋的味道和自己的简单感受。
(三)巧用奖励制度
美国马斯洛层次理论认为:自尊和自我实现是一个人较高的层次的需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好的行为。例如,不能安坐的儿童有一次他主动从回椅子,教师马上给予他奖励并告诉他“做对了,做好了”;不常开口说话的儿童突然说话了,教师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告诉他“你说话真好听”等。这里的奖励也是根据儿童的喜好,切合儿童的需要而有所不同,例如食物、玩具、活动、社交奖赏,以强化儿童的适当的行为。同时,奖赏物也应该灵活多样化,给儿童带来喜悦感 ,并逐渐减少儿童对物质奖赏的依赖。
总之,教师在开展自闭症儿童课堂教学时应该以儿童的需要、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了解他们的兴趣,利用多种的教学策略提升儿童的技能,提高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光伟,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