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学校不等忽视体育教育存在的的重要意义。篮球教学是体育课程种类中的重要项目,学习篮球运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身体每个部位的肌肉而且配合上多次的跳跃,可以使小学生在培养良好的体能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小学生的身高得到更好的发育,进而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由此可以体现出篮球运动教学的必要价值,在对小学教育进行提倡的“教材三个一”的规定下,本文在小学篮球课程当中使用组合练习模式,探究组合练习模式在进行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让篮球教学更好的改良和升级。
关键词:组合练习模式;小学篮球;教学;有效运用
引言:小学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使小学生在各方面进行全面成长,国家在体育教育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即“教材三个一”,这个重要的教育方案为了学生更好的进行接受教育做出了重要行动指南。而在小学篮球教学中配合进行组合练习正是这个方案的其中核心组成部分。在过去的篮球教育过程中,篮球课教育充斥着教学模式“随便性”,上课过程非常有游戏化,在进行过技能讲述和示范后就让学生自己训练缺乏实践,促使教学模式太过普通无趣。为了小学生的篮球学习,可以在其中进行组合练习增加实战机会,真正意义上提高小学生篮球上的能力。
一、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国家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在整个义务教育过程中要贯彻注重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问题的指令,在教育教学中不得进行形式主义教育,要在具体的实践措施下重视学习内容的前提之下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不断创新,使老师可以在上课时采用灵活多变得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运动学习,认真获取相关体育知识,掌握篮球运动的技能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所说的要求,笔者认为要进行组合练习中有一定的前提要求。
1.1教学目标明确性。任何课程在上课之前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篮球课程也一样这样才是一节完整的课程。在进行篮球课程时老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合理组合练习不要盲目的进行组合。在对篮球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不忘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篮球课程的整体水平促进技能学习。
1.2.教学内容协调性。在进行组合练习这种新型的篮球教学模式中老师可能因为运用不熟练的关系不能很好的使组合练习法、学生、教学场地综合起来,所以就要求老师要对组合练习法进行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内容设计,进而要充分协调好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确保篮球课堂教学配合组合练习法有效进行。
1.3.合理设定运动负荷。小学生所处阶段正是发育的关键时候,而且小学生因为年龄小身体能力有限通常有的学生不能负荷一整节的篮球课,所以老师要根据小学生这一特殊时期的身体原因对他们的篮球课程进行合理设计,了解清楚他们的能力范围设定适合的运动负荷。
二、组合练习模式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采用多种教学元素优化课程教学模式。。
(1)节拍:富有节奏感的音频可以在排球传球过程中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篮球与手之间节拍,如果老师在教学时用自己的拍掌频率区分运球和传球,比如根据一般运球频率来进行拍掌,根据传球的最好时机来进行快速拍掌。
(2)教学内容:篮球教学不能照本宣科,老师要眼光开阔不局限,老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经典的篮球比赛视频进行学习,然后在课堂中运用视频中的经典动作进行教学。比如“运球加投篮” “接球加传球”,“快跑加上篮”等等动作。增加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更进一步认识,让学生更加热爱篮球。
(3)路线:大部分小学生玩篮球时运球路线简单就是沿直线行走,在进行比赛训练时非常吃亏,老师要针对这个普遍问题做出调整,要教会学生进行多种路线进行运球传球,例如,进行组合练习方法,让只会直线运球和运球熟练的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每个学生进行动作调整。
(4)距离:篮球场地对小学生进行篮球训练来说有点大,所以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时要考虑学生的身体能力来设置适合的距离。如果距离设计的太小学生们活动范围受限制,使组合练习效果受局限;如果距离设计的多大小学生在活动中体能消耗过快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6)形式:在进行篮球教授时,不能只是教小学生们练习运球、传球、投篮单个动作分开的练习。老师要在教学中进行综合教学,例如,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赛、传球等等组合练习模式,增加篮球学习过程的有趣性和生动性。
2.2遵循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1)开设篮球课的课程目的不是让学生只掌握篮球的技能,每一个课程都有其开设的意义。在体育教育教学的标准中提出要求,以篮球课程为例要求老师要在教会学生篮球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体育知识,以自身的有效教育使学生逐步意识到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例如,老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每次课程都对学生进行规定时间训练前准备,并教授他们运动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学习篮球之前就告诉学生运动对身体健康好处,在经过实践教学时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些知识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2)体育中进行组合练习明确要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如果实行有效最明显的提升方面就是体能,所以老师要考虑所进行的训练内容能否达到要求。例如,老师在明显感受到训练力度不够或者训练效果不明显的时候,适量的进行调整,比如调整训练动作该立定跳远为蛙跳、该慢跑为极速跑与慢跑结合、扩大组合练习距离等等逐步是训练效果符合要求。
(3)体育中进行组合练习明确要求使学生各方面获得成长。这就要求老师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方案设计进而对学生体能、篮球技术、体育知识等方面进行提升。例如,老师经常在篮球训练中穿成体育知识,进行跑步训练等。多方面合理设计真正做到推动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篮球教育方式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探索更有效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必然的,组合练习就非常适合篮球的教学。事实也是如此证明,在篮球实践教学当中运用组合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非常有效。
参考文献:
[1]邵志南,黄崇明.合理设计组合练习的意义与策略[J].体育教学,2015,(9).
[2]方小康.中学体育教学中组合练习的应用[J].体育教育,2017,(3).
[3]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S].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4]潘燕娜.“组合练习”模式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体育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