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当中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的写作对于转化语文学习成果具有极大的意义。但是当前农村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阅读量少,素材积累少的问题。因此,作为乡村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作文的教学,深入新课改基本要求,积极探索、优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及习作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策略探索
导言:
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文学习成果检验与运用的纽带。然而这根纽带在当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连接困难的问题,老师教学难,学生学习难,甚至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出现谈作文色变的现象。因此,为了增加作文课上老师和学生的愉悦感,攻克下笔无话说的困惑,现就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浅显分析。
1 作文难写的原因
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善作文难写、不会写的现状,就不得不去分析背后的原因。根据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对学生们习作上的观察、总结,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
我们常说作文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文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而农村孩子们相对来说生活单调,对于新鲜事物的体验和探索较少,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的眼界窄,心中无材料,下笔难有神。
1.2 缺乏对于素材的积累
生活不够丰富成为了阻碍素材形成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唯一原因。罗丹曾说过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就是说素材的缺乏除了有生活经验的制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生活化的素材缺乏敏感度,总觉得无事可说。
1.3 老师缺乏框架导图式的教学
由于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带班数量多,教学任务重,以及一些重课文轻作文等意识的客观存在,导致一些老师对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教少,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明确写作要求,读范文,学生自己写,之后老师进行修改。这样一个过程就导致教学作文的不系统性,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框架和思维,导致学生的写作成为没头没尾的流水账。
2 改善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那怎样改善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质量呢?根据自己对作文习作的研究,实践和总结,现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策略。
2.1 丰富素材,让学生有话说
要想丰富素材首先要做的就是素材的积累,并且我们有很广泛的素材积累渠道。
第一,可以从阅读理解的故事、作文书以及相关书籍进行借鉴,并从这些书中积累事例、语言,按照写人,叙事,写景等进行分类,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将会有很丰厚的素材积累。
第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与时事接轨,关注时事政治,社会新闻,在国事、时事的刺激与推动下,会提高写作立意,拓宽写作视角,深化写作内涵。既可以学生主动去关注,也可以老师在课前进行分享。比如给孩子们分享过的一个事例,浙江的四个孩子关注到一条新闻说通过照片就可以破解刷脸支付,然后进行不断的验证和探索,那通过这个新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几个孩子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进而积累并运用到作文中。
第三,捕捉游戏,将生活经验移植到写作中。
农村孩子们经历少,那老师可以适当的为孩子们创造经验。比如冬天下大雪,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打一场酣畅淋漓的雪仗,回来之后引导学生回顾生动的场面,自己的感受等,进而将这个活动记入到作文中。除此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趣事,帮助学生提高对生活实例的敏锐度。比如一次学校大扫除后,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前后的变化,学生心情的变化,回顾劳动的过程等。
2.2 借鉴仿写,让学生有力说
作文与课文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可以说是一单元课文的小结运用。因此,运用课文写法,进行仿写也不失为一个简单而有效的习作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写作时更有支撑力。进行仿写时,可以分为三部分,单项仿写,片段仿写和全文仿写。比如开头仿写,在课文《白鹭》中,开头写到,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学生在写《我的老师》,进行形象刻画时,便讲此句进行恰到好处的运用。再比如全文仿写。学习了落花生之后,让学生们写一篇借物喻人的小短文。有的学生就进行了全文的仿写,其中一个学生介绍无花果,她以对话形式,介绍了无花果的好处,然后揭示了蕴含的道理。但是仿写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要生搬硬套,利用范文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模仿阶段,最终进入灵活表达阶段。
2.3 创设结构,让学生有序说
虽然我们主张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尤其面对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阅读量少的前提下,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我觉得老师在写作前应当引导学生创设作文结构框架,让学生能够把握整体,理清思路,明确段落要点,当框架结构明确的时候,学生的作文才会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首尾明确。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我的漫画老师时,引导学生梳理框架。首先明确作文要点,通过典型事例来凸显人物特点,在明确了总体要求后,就可以细化引导。比如在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老师的形象,可以从外貌,习惯性动作语言等着手,以此来突出老师特点。比如总穿运动服,可以感受到老师爱运动。第二段到三段,要明确想要体现的老师性格特点,严厉、温和还是博学,确认核心点后就可以围绕这个特点选取典型事例,并且在叙述时我们可以采用分总,也可以用总分的结构,让文章没有重复感,叙述过程时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刻画老师特点,这样的表达也比较详细。第四自然段则可以围绕老师另一个特点进行略写,用总体概况性的语句完成,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情感。这样的文章层级分明,框架完整,详略得当。这样结构的设立会让帮主学生建立整体思维,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积极性。
3 结语
其实,写作更像是一种修炼,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个稍显困顿的过程中,必须静下心来去观察生活,留意生活对于我们的馈赠,积累素材;也要做到以“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耐心去借鉴、仿写并此过程中反思、总结最终达到灵活表达。最后作为老师,也要不忘初心,深入钻研,突破重围,进行策略教学研究,助力学生在作文的方寸之地上守得云开见月明。
参考文献:
[1]孙菊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石录.反思小学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