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如何培养未来公民,以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与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领域探讨的“热词”。小学英语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渗透
一、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英语语境,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应遵循源于现实生活,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基本原则,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被运用的语言也只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只有能在现实生活中被流利运用的语言才充满灵性,才能转换为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同时丰富多彩的语境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进行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以便更好地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创设英语语境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创设语境;二是充分借助多媒体、实物等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环境;三是大胆尝试全英文式教学,营造英语学习环境。
(二)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展现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历,提升人文素养,发展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十分必要。小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两个阵地向学生渗透文化知识。
1. 课堂教学
教师应在语言知识教学中导入文化,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文化知识。例如在教学单词red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释义,还要告诉学生red这个单词在中西文化中有着相反的内涵,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代表着喜庆、吉祥、成功;而在西方人眼中红色则是一种禁忌,代表着流血、危险、牺牲。又如在教授How old are you?这个句子时,教师除了教解句子的功能外,还要提醒学生,在西方国家询问女士的年龄,尤其是年长女士的年龄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如此,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有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英语,培养跨文化意识,提升文化素养。
2.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英文绘本、英文动画片、英文儿歌等。这些资源中不仅拥有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小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外,也要教给学生课外学习的方法与建议,鼓励学生课后读英文绘本,看英文动画片,听英文儿歌,让学生不断积累沉淀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新世纪对于未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实质上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学习英语。小学生好奇心强,在刚接触英语时,他们有强烈的学好英语的愿望。但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加上小学生年龄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很容易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让学生尝到学会的乐趣是保持兴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小台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给学生搭好一步步成功的台阶,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学会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维持对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
2. 角色转换
在课堂上,师生角色转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小学英语复习课是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好机会。课前老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整理归纳单元重点知识并设计相关练习题。在复习课上,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自己整理归纳的语言知识及练习题,一个学生讲解完,另一个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质疑,教师在旁引导,适时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复习,不仅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更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探究的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奠定根基。为了增加生生互动交流的机会,笔者采用了三种合作方式:一是Free talk。课前三分钟开展Free talk,谈论天气、日期、心情或对话表演,主要以Duty report与小组表演形式交替进行。二是Pair work。学生两人一组,可以是同桌或者前后桌,完成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如问答练习、对话练习、对话编写或朗读指导等。两人一组,互相指导,平等学习。三是Group work。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如调查活动、歌曲创编或短文续编等。四人一组,没有组长,组员之间就一项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后,小组成员把思想交流碰撞的结果呈现出来。这样的生生合作交流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也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结语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纯粹地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培育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和构建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深挖教材内涵,设计能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开发多样化且充满智趣的第二课堂资源,从而切实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当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姜建宇.例谈小学英语复习课中思维品质的培养[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9(2).
[3]?刘臻.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