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关藕莲
[导读]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观念,创新自身地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中加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教学探索  有效性
一、引言
        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合唱教学来说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合唱是一项集体性活动,对于教师而言在管理还是教学中都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目前教学过程当中,要实现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作为教师应该为提高小学合唱教学有效性而不断努力,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对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可行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小学音乐课堂地有效性。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现状
        童声合唱的声音通常说是天籁的声音,因为童声比较自然、甜美、清脆、纯静和明亮。但现在班级合唱,还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对班级合唱不重视,并且很多音乐老师不够专业,所以在班级合唱教学上不够科学,方法不正确,很多学生大声喊唱,嘶声力竭的唱,机械的不断重复的唱,学生根本感受不到合唱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反而带给学生厌倦感觉,不愿意学,不想学。小学生是长身体重要阶段,如果发声不科学、不规范,会影响小学生声带发育。因此这都是我们当前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下文中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可行有效的策略。
        三、如何在小学音乐中提高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1.轻松愉悦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班级合唱课,可以有一些常规的训练。如上课前可以放首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做一些身体的律动,可以放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的音乐,根据不同的年级,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可以放松,精神愉快进入到课堂中去,又不知不觉之中训练学生的节奏和节拍;学生通过律动,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特别是颈部和胸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接着学生做闻花吸气训练,再模仿小狗狗喘气,这样,学生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锻炼了横膈膜和气息的能力;继续模仿小狗叫“汪汪汪”,小猫叫“喵喵喵”,小羊“咩咩咩”,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训练学生渐强,渐弱,混声以及高位置的训练。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
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科学的发声。
        2、注重班级合唱技巧训练,提高合唱的质量和效率。


    合唱是一门多声部艺术。小学班级合唱的训练必须要讲究技巧,要不就很难达到训练的要求。首先要树立学生集体观念,让学生知道合唱声音要和谐的,不能够突出某个同学的声音。根据各年级的需要,多让学生欣赏一些适合年龄特征的儿童合唱曲,学生在动中之后要学会安静下来,让学生感受声部之间的和谐,以及合唱音乐带给学生的美。在学习合唱曲开始的时候,训练学生声音一定要轻,要放慢来学习,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以及旋律的走向。如果学习一首新的两声部合唱曲,往往是全班同学一起先学习第二声部,因为第二声部基本上以和弦写成的旋律,稍为比第一声部难唱,之后全班同学再学习第一声部主旋律,两声部全班都会唱之后,开始合唱,这是最难处理的。如果就是这样合唱,就很容易出现两个声部打架,或者跟着一个生部跑了。往往刚开始合唱时,老师弹一个声部,又口唱另个声部,这样带着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两个声部都要轻唱或者哼唱各自的旋律,声部之间不可以互相干扰;如果第二声部还是合不了,在训练时,要求第二声部声音强点,第一声部声音弱点,这样,逐步两个声部合在一起,之后,再协调好两个声部强弱处理,音乐情感处理。当学生能够顺利的演唱合唱时,感受到两个声部的音响效果时,会表现出开心和喜悦的心情。
        3、通过乐器的辅助教学,提高班级合唱水平。
          在音乐教育中,根据学生不同年级,开展小器乐的教学,低年级学习打击乐,中年级学习竖笛,高年级学习口琴。通过器乐的辅助教学,也能提高班级合唱能力,因为乐器有固定的音高,学生通过吹奏容易掌握旋律。例如在学习合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用竖笛自学吹奏各个声部旋律。之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两名同学继续吹奏旋律,其他的同学跟着旋律进行模唱,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很快就掌握旋律,把声部唱准。在合唱的时候也可以用之前提过的老师带声部,也可以通过吹奏乐器来合,一个声部之中一部分同学吹旋律,一部分同学模唱旋律, 这样训练,学生音准比较稳,合唱效果也比较快出来。   
        4、在循序渐进中提高班级合唱的能力。
        合唱能力的培养是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坚持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要遵循合唱训练科学的原则,在低年级教学时,平时每节课要训练学生音准、节奏能力,听音、打节奏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的提高。平时上课可以自创一些简单二声部练习曲,如卡农形式、填充式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经过长期有效音乐活动,音乐素养已经合唱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梅蕾.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探究[J]. 明日风尚, 2016(17).
【2】郑健. 如何有效加强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J]. 学习与科普.2019(022).
【3】杨琤.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1.
【4】李博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J]. 个图书馆.2018.
【5】申欢欢.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 北方音乐 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