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是学生重要的阶段,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学生即将面临高考,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面临着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双重压力,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如何有效的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提高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同时有不影响文化课的学习,是目前高中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针对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策略展开探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提高策略
导言:
体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中的必修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体育特长生作为体育教学中的特殊群体,就需要体育教师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策略。
1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的现状
1.1 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有着天然的一种陌生心理,或索性就此选择放弃,就好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联系似的,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负担的表现。因为在文化课上没有优势,所以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就把重心放在体育训练上,其实这种状态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分析》中,被称为顾此失彼,的确在多数情况一部分的优势以不足以取得预想目标,反而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和择业。学校在文化课和体育训练上也没有给出一个良好的,合理的安排,大多的时候都是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加上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老师的不重视,所以形成他们对于文化课的逃避心理,对文化学习的消沉态度。
1.2 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系统性首先在时间上就应该有一个平衡的调和,时间上的分配在体育特长生的安排中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的,因为部分学校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不给予过多精力和耐心给体育特长生在文化教授上,所以对他们的时间安排进行不合理的调配,对于他们的文化课报以无望的心理。其实这是缺乏科学性的体现,就时间的问题来讲,在训练和休息中,失去了时间上的不平衡,很多时候都是事倍功半的结果,若秉着劳逸结合的方法,想必会有更好的效果,劳逸结合是存在科学性的,当然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3 训练执行力较低
因为在特长生的心理已经形成一种心理,那就是文化课对于本身来说太过遥远,体育训练每天都要进行,所以一个排斥,一个厌烦,以至于对于体育老师留下的学习任务不是草草了事就是根本不在意,执行力根本不存在,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或是体育训练上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一部分老师在训练中比较随意与此同时学生也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态度,导致成一盘散沙的状态。
2 影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因素
2.1 自身因素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知道为了考试而进行学习,这样的认知非常局限。对于许多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讲,他们选择体育特长的目的是为了上大学,这是一条特殊途径。但是正是由于这条途径,很多学生对于自身未来没有一个清晰规划,他们大部分是为了盲目上大学而进行体育锻炼,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现象。
2.2 学校因素
由于特长生训练和文化学习都是在教师指引下所完成,所以学校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特长生最终发展。所以,学校需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为体育特长生设置科学有效合理规划,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各项体育训练,提高他们的专业课水平和文化课水平。此外,学校还应当进一步做好督导工作,通过督导才能更好的帮助体育特长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2.3 家庭因素
对于大部分体育特长生来讲,他们选择体育并不是由于自身爱好或者是由于自己有某项特殊的体育技能,他们选择体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可通过体育考上大学。对于很多体育特长生而言,他们的家境都很优越,因此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吃喝玩乐之中。正是由于体育生的家境相对优越,这就使得他们并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这样的现状也必将会影响到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不利于提高他们的体育训练水平。
3 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措施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积极开展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形成锻炼的习惯,拥有良好的体质。高中体育特长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进行自主选择,从而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好处,真正让学生终身受益。
3.2 合理安排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
体育特长生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要根据动作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把握。在学生全部掌握某一个动作技巧以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通过全面组织,建立预防机制,有效避免学生损伤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为了有效避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需要重视易受伤部位的训练,通过强化关键部位的身体机能,有效避免学生受伤。在体育运动中,膝关节使用强度较高,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需要在保护膝关节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训练,提高技能。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制定适合学生的战术,让学生的优势在运动中充分发挥,从而降低学生受伤的可能。
3.3 根据时间的变化调整训练计划
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重视培养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意志力和耐力,使得学生即使在高强度的体育训练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并树立起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坚持就是胜利的乐观信念。当高考临近时,高三体育特长生的体育训练就进入到了冲刺阶段。此时,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应适当改变对这部分学生的训练计划,主要以高考需要测试的体育项目作为训练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爆发力做到充分地挖掘和开发,一方面缓解学生备考期间的紧张心理,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保证学生最佳水平的发挥。
3.4 创新体育特长生教学评价方法
项目教学过程中重视考核与评价工作,教师选择多元环的评价方法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常见的将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结合起来。从多方面选择评价内容,如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绩等。传统的考试评价结果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平时成绩,另一部是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通常占20%。这种考核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种考核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对平时学习不够用心,单纯通过靠前突击即可过关。所以教师应对考核方案进行优化处理,从而结合学生考试情况,还有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表现,进行全面考核,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作用。具体可将考核方式定义为进展性考核方式和综合性考核方式,进程化考核主要指的是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一种考核,可以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论
综上可知,为了要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就需要学校与教师高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整训练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安排体育特长生训练时间、根据时间的变化调整训练计划以及创新体育特长生教学评价方法,以有效的措施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的效率,从而为体育特长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强.简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J].2017.
[2]郑勇,罗林.西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探析-[J].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