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上的有效引导,让学生按照自身学习习惯、能力等,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以此,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更好对物理基础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进而有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并鼓励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效率。本篇文章主要就是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展开全面分析,期望在今后对行业内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阶段教学必须要与学生生活保持紧密联系,教学知识点吻合学生个体认知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不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物理基础的同时,深入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实际进行出发,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教学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1注重理论,轻忽实践
物理是贯穿生活的一门学科,其有着较强的实用性。课堂上学到的大都是理论知识,想要更好的理解与领会物理知识,实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以及学校实验设备的影响之下,大部分老师是轻忽了这一问题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几乎都是没有灵魂的,根本没有办法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这样一来,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本身具备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唯有创新才能够保障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性,才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学科灵魂。
1.2学生没有准确掌握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不管什么科学都是需要记忆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都不愿意花时间去记忆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为此,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很快就会忘记。这一情况使得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物理学科各个章节知识点关联度不大,在教学新章节知识点事,前面章节内容很难通过新的知识去进行有效复习。与此同时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学生自觉性低,导致初中物理学习不具连贯性。
2.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2.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对于初中物理中含有那些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知识节点,单一讲解对于知识储备较为匮乏的初中生来说,这不利于他们有效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在这方面,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课堂,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学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匹配。例如在教学沪粤版九年级上册《机械效率》章节时,通过对生活场景再现:你从水井里面打水的时候,你所做的功不只是有让水从井底提升到进口外的功,同时也有克服地球阴历以及摩擦力的功存在,而克服地球引力以及摩擦力的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不得不做。通过这样的一个实例可以让学生清楚,有用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的功。机械做功的时候必须要克服摩擦和自身重力做功,这一部分我们不需要但又必须做的功称为——额外功。紧接着就对总功的概念进行讲解,进一步对三者关系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机械效率概念,完成章节知识点学习。
2.2合理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并活跃课堂
以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现阶段“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进步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但没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有效提升也无实质性帮助。在开展教学之时,物理教师应当对课堂提问进行层次划分,运用层层递减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能力,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锻炼。例如在教学沪粤版八年级上册《密度知识的应用》章节时,设置一个综合性相对较强的问题给到学生:水中悬浮着一大块冰,其露出水面体积为20m3。
问题1:冰块体积为多少?冰块在水中的体积为多少?问题2:请问一块冰全部融化以后,水的体积为多少?水池水面会上涨还是下落?综合性强、趣味性足的物理问题,能够在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时,对提升学生思维活跃,集中学习注意力集中有着积极性的作用。此外,在学生探讨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判断水面上涨、下落需要判定什么指标”“如果冰里面含有一块石头,水面的变化又会是怎样”“如果是盐水,水面的变化又会是怎样”等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先现阶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必须要积极对新教学方法进行探索,通过自我总结以及教研组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性,让初中生爱上物理学科,也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快乐。
参考文献:
[1]覃绍建. 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浅谈[C] ,2019:58-60.
[2]樊继雷. 当下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浅见[C],2019:69-70.
[3]杨建国.当下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浅见[J].学周刊,2019(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