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教学在乡镇初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本文从乡镇初中德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德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提出了几点加强和改进初中德育的优化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年级;德育教育;强化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德育的核心已经从最初的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水平的核心逐渐转变为德育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初中德育的需要。尤其是农村乡镇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我国义务教育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因而下文就针对初中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德育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具体探讨如何实现加强初中生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乡镇初中德育教育问题剖析
1、乡镇德育知识缺乏,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德育已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乡镇学校的德育管理知识匮乏,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缺乏针对性,使德育管理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了班级德育管理的发展。
2、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管理缺少针对性
在初中德育管理中,大多数乡镇初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道德知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的开展模式,忽视了对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检查。这也使得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水平不了解,导致班主任、教师等在课堂上盲目地进行道德教育管理,从而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3、乡镇初中德育教育活动枯燥乏味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大多数教师不仅课程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工作,导致在德育方面很少开展活动,仅仅依靠单纯的灌输式理论德育知识传授,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道德教育。
4.家庭德育环境不利于初中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言行和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乡镇学校的学生不少来自农村,他们的家长大多淳朴、善良,对学校对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有着望子成龙,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考上理想学校找到理想工作以改变家中状况的强烈愿望。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素质较低,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实效,在不良的言行举止中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初中德育教育强化策略
(一)革新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德育意识
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初中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的初中教师在针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从自身的德育教育观念入手,通过不断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启发学生的德育意识,进而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化和进步。
例如:教师可以让班级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时刻引领着其他学生,让其他学生以这些榜样作为自己学习和展开竞争的目标,进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激励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致,达成初中德育教育优化这一目标。
(二)改进德育模式,灵活运用德育方法
信息技术在初中教育当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把握好信息技术的诸多优势条件,通过加快德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德育教育模式,依靠信息的教学手段和交流方式,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合理优化和发展。
比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优势,在网上搜集一些其他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一些教育经验和教育案例,通过借鉴和学习这些教育经验来提高自己德育教育工作的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德育教育观念的视频,通过把这些视频分享给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优势,利用QQ、微信等新型的交流手段,创建一个家长群,然后把所有学生的家长拉入群中,通过和家长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联系。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踊跃的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学习当中,而且还能够方便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家庭和学校的同步教育。
(三)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
初中德育教育管理人员要定期的在校园内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积极努力的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到各项德育活动当中,同时还要随机选出一部分学生表述出自身对于此次活动的感想以及意见,然后依照学生的意见对下一次活动的形式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校园氛围,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德育学习需求。
(四)重视实践教育,提升学生实践本领
新课程改革指出,初中的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又离不开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想要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优化和发展,就必须革新德育教育形式,依靠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发展。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在清明节这天组织班级的学生去烈士陵园进行一次扫墓的活动,在活动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的讲述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色彩的烈士故事。利用这次扫墓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德育教育的学习中去,引发学生的德育意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烈士的伟大,进而引发学生缅怀先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实现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想要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化和发展,就必须对优化教学形式,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踊跃的加入到德育教育学习中来,才能更好的达成初中德育教育优化这一目标。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初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乡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会越来越顺利的。
参考文献:
1.王登学.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德育教学[J]. 新课程(下), 2018(4).
2.马锦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策略[J]. 新课程(中),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