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陈南华
[导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方法与整个班级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
        摘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方法与整个班级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班主任会诊式工作模式是一种凭借教育的技术策略提高班主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随着国内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德育教育成为了各个阶段老师的重要教育任务。因此,研究和探索初中班主任会诊式德育教育工作对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诊式教育模式是关于学生教育的一套规则和行为准则,以教师、家长、专家、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进行合作,在“尊重学生、尊重事实、自我教育”原则下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式,进而有效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会诊式 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 构建
        引言: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需要利用有效的手段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当下,初中教育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难以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学生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会诊式教学模式开展德育工作,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对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对会诊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基本形成,他们对于独立十分渴望,因此会导致他们对家长、老师的教育管理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存在过度的自我表现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鼓励。这些心理特征的存在对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内容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时,需要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适合学生的会诊式德育教育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参与度,进而有效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目标。例如,因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而在家长的溺爱之下,学生缺乏分享、团结友爱的道德意识,导致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很难与人和平相处。这时候,班主任就可以联系科任老师对学生存在的这个道德问题进行会诊式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科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分享学习心得,通过团结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这样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到分享的快乐,进而逐渐养成乐于分享、团结协作的道德意识。这种根据学生心理特征进行的会诊式德育措施,能够让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效率。
        二、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氛围开展班主任工作
        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效率。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在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时,首先需要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氛围,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德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班主任充分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例如,在德育教育内容中的包括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因此,班主任可以在传统节日到来时利用现有的德育资源构建会诊式德育氛围开展一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在班会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与看法,然后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传统文化在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及传统文化的趣味性与丰富性,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看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这样通过构建会诊式德育教育氛围开展德育工作,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与接受度,从而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三、利用会诊式管理模式丰富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能够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道德意识的不断形成,能够帮助班主任有效实施会诊式教育手段。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会诊式管理模式去丰富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与道德意识。例如,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进行分组,一个小组中包括纪律管理员、学习管理员、生活管理员、心理管理员、劳动管理员等等,让小组每天对班级进行记录管理,一周更换小组轮流进行管理。一周结束,班主任与管理小组进行会诊式会议讨论,学生根据一周对班级学生的观察管理现象总结,然后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对班级管理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每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而且在对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种荣誉榜样的心理,从而自觉遵守班级规则,不迟到不早退,不乱扔垃圾,团结友爱。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优秀的道德意识,进而促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身作则发挥班主任德育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班主任的行为意识对学生个性意识的形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初中班主任要想有效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首先就要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例如,在与学生进行会诊式德育讨论交流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以相同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近与关心,从而影响学生平等意识的形成。在与学校领导、老师进行会诊式会议针对学生道德问题的讨论的时候,班主任也需要积极配合,与老师相互合作,互帮互助,进而提高会诊式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道德意识的形成。通过这种种行为让学生观察到班主任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构建会诊式德育工作模式对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在具体应用时,班主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充分以学生为会诊主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而与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进行合作探讨,进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在开展德育工作期间,班主任也需要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德育榜样作用,进而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峰.“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分析[J].华夏教师,2019(36):86-87.
        [2]李广元.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学周刊,2019(25):155.
        [3]陈忠,王艳红.关于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实施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8(05):171-172.
        [4]唐烈喜.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5(0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