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职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随即产生就业难问题,特别是对高职学校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对口职业的特点,他们面临着更多更强的竞争对手。因此,高职教育专业学生除需掌握必备的职业能力外,还需具备更强的职业素养,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中更偏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育,造成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高等数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教育专业;职业素养
引言
职业素养对于高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现阶段如何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实现顺利的就业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因此深入探究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一份职业时,对这份职业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符合职业内在要求的综合品质。具体地说,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行为习惯,还包括隐性的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等。高职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包括师范生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师行为习惯,还包括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精神,具有自我学习、获取信息、独立处理问题、组织协调等能力,具备安全意识、竞争意识、服从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等优良品质。
二、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新技术的发展中,数学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的独特性特征,从而确定了它不但可以让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抽象和具体,还有着相对的创造性。日本的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过,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如果在毕业之后不加以利用,用不了一两年的时间就会全部忘掉。但是,无论他们将会做什么样的工作,只有刻骨铭心的数学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研究手段和看待问题的方法可以随时对他们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而这些数学方式也是现实中对技能使用的基本表现。所以,在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上,高等数学有着它别具一格的优势所在。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责任感不强
当前很多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没有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的新入职的高职学生对于职业责任感没有清晰地理解,对于职业素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缺乏明确的认知,因此往往在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时,存在无法胜任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科学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想提升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必须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只有很少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做的较好,其它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都不够重视,也没有构建科学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仅仅是在相关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职业素养方面的内容,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化的职业素养知识,对于职业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亟待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三)职业观念落后,职业能力较差
高职学生还存在着职业观念落后、职业能力较差等问题。以卫生职业类院校的学生为例在选择职业上,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缺乏清醒的认知,在应聘工作时总是将目光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以及大中型的医院上,基本上没有学生会考虑到卫生诊所或者是对医护类人才有着迫切需求的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而导致就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盲目地选择专业,再加上自身的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很多学生对于校内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实践活动参与积极性较差,这些都成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较差的主要因素。
四、高等数学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中的作用分析
(一)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中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
高职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好,自律意识低,甚至有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感,很多学生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比较差。因此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可以从规范学生行为习惯中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比如让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监督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并大胆回答课堂问题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中增强学生自律意识、自我控制力,学会自我反思,逐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二)强化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
实践表明,高职学生对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数学问题更感兴趣,而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很少与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脱节,对数学失去兴趣。高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主动去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应用价值,尽可能地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加强数学史介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财政类的学生加强对数学史的相关介绍既能对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还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当中的数学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
(四)数学概念、定理讲授中注重培养职业素养
高等数学中包含了较多的概念、性质,虽然有相应的解释和说明,但是过于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基于职业素养的课程设计,则要求高数教师在讲解这些定义、定理时,转变思路、调整方法。可以借助于其他辅助工具,例如多媒体等,将那些抽象的语言用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降低学习者的理解难度。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职业素养的持续养成
为了促进职业素养的持续养成,对其发展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高等数学教师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客观地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科的总成绩中。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对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学习的方方面面间接评价,如学生的出勤率、准时程度、仪容仪表、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学习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时间观念、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基本职业素养,让学生意识到基本职业素养跟学习成绩一样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知,从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等多方面出发,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社会及相关的企业培养出更多优质化的人才,最终为高职学生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卓.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470.
[2]王秀艳.职业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体系优化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5):96-97.
[3]贾妍.职业能力发展导向下的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194-195.
[4]吴文亮.职业学院高等数学教学的革新构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44.
[5]王秀艳.职业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体系优化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