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8期   作者:颜国燕
[导读] 近些年我国受到新课程改革影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摘要:近些年我国受到新课程改革影响,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要求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学要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但是我国长时间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多采用机械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内心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都放置在提升物理成绩上,忽略了学生主观感受与学习体验,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束缚自己的牢笼。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提升 策略分析
        引言: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多压力大,高中物理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吸收内化这些物理知识,自然能够节约大量的课下学习时间。对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来,设计一系列科学化、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活动。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依靠板书,教师抓住考试重点内容,依靠口述讲解的方式为学生传递物理知识,针对一些具有物理实验的课程,多数教师也是带领学生直接学习了解实验结果,学生很少拥有亲自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只能通过大量的物理练习题,理解巩固物理知识。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意识,直接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直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低下,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并不在一个频道,教师自顾自的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讲台下想入非非,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较少。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师积极创造学生展现自我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同时教师要采用一系列多元化高效化的教学模式,高中阶段学生本身学习任务重,教师应当通过高效的课堂学习,帮助学生减轻一些学习压力。
        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导学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若想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就要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教学就是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中的内容予以相关物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探究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这一课程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分为基础、巩固、提升三个层次物理问题。学生拿到导学案后进行自主预习,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保证全面覆盖这一章节内容,学生探究过程就能深入教材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导学案巩固提升板块,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如一个物体若想成为地球的卫星,那么它需要有足够大的速度,这个速度的最小值是多大,最小速度又称为什么速度?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到正式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同学们可以提出自己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全组同学共同商议讨论,每名学生都可以担任小老师,这样一来许多问题都可以在小组中解决。遇到不能解决的物理问题,就可以集中反馈于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更好的明确课堂重难点问题。教师讲解的内容都是学生存疑的内容,同学们自然会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解,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能够实现组内互补,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提出核心物理问题。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课堂中往往沉默寡言,即便心中有想法也没有自信说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小组中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可以抛下心中的顾虑,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讲解加速度这一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近些年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物理考核内容趋向多元化形式发展,很多题目都是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自主分析探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物理问题:是否只有加速的物体才有加速度,而减速物体没有加速度。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兴趣十足,马上投入到小组讨论当中去,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合作小组进行讨论,这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同学可以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同学认为有有的同学认为没有。在小组中同学们需要相互说服,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点对其进行讨论,最终小组同学达成一个共识,并委派一名同学将本组讨论结果分享于全班同学。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物理学习知识框架,最大限度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三)借助思维导图,保证课堂教学时效性
        学生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教师还要做好学生思维模式的引导与培养。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就像是一张结构清晰的知识地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例如,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疏导物理知识,在学习决定导线电阻因素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绘制发散性的思维导图,首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绘制第一层思维导图,也就是第一层的基本框架知识,由教师写出概、特点等内容,由学生具体填写概念、特点等具体内容。思维导图第二层内容就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如第二层内容为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初期阶段学生可以大胆的提出猜想,有的同学说长度,有的同学说粗细,有的同学说导体材料,教师将学生的猜想填写到思维导图当中。随后根据学生的猜想在开展教学,当本堂课程授课结束后,就能得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思维导图框架,学生能够一眼看出本堂课程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内化物理知识。
        (四)选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单单凭借学习成绩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课堂表现,此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许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并不公平,慢慢的这些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动力,对此教师要选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通过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不断重视评价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客观化、全面化的评价。如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当这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对于学习基础较强的学生,当这部分学生思维程度得到了提升,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鼓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通过激励性话语评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活动中。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由学生手上,善于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赵建君.高中物理教学改革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7):371-372.
        [2]沙文霞.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98-99.
        [3]朱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6):94-95.
        [4]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4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