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开展中,计算题是一项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其中乘法和除法是四则运算中层次相对较高的运算方式,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于小数和整数的数字模式差异,在进行小数的乘除法运算时,计算方法和计算思路都需要结合小数的特点进行调整,而且小数位数的进位问题,也容易造成小数计算中出现错误,本文就如何提高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准确率,提出有效的策略,为优化这部分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题 简单化
前言:数学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在数学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上存在欠缺。计算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最大问题,虽然有的是粗心导致计算错误,但绝大多数的计算错误是因为学生对题目的不理解,对计算方法运用不当造成的,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一大重点。
1.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计算教学时,还存在许多问题。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计算错误的现象很多,有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 有的是计算方法存在错误,更多的是计算结果错误。如何帮助学生纠正计算错误 , 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这些可以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1从教师方面来看,一些教师没有重视计算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会将计算教学简单地归纳为教学生学会运算的教学,认为只需
要让学生学会运算即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最后的计算结果,忽略了学生的计算过程,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答案即可。但是此种情况一旦延续下去,必然会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产生阻碍。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化处理,导致学生对计算理解不深入,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感到吃力。而且一旦形成不良习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会经常在计算方面出现问题,却找不到出错误的根源。
1.2从学生方面来看,许多学生容易受到心理因素影响。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不成熟,情感不是特别稳定,这就导致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很难专注于一个目标上。受这种心理因素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缓慢。有的小学生不懂得合理调节自身的情绪,导致自身缺乏足够的耐心,在计算过程中过于急躁。有些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在计算时经常出现问题,这也是学生计算能力不能有效提升的原因之一。
2提高数学乘除法计算正确率的科学方式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小数乘除法教学来说,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一方面可能影响计算题的计算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计算直接出现错误。
2.1提高小学生对于计算课程的重视程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重复性的运算学习和训练,必然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产生厌烦感或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负担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小数的乘除法运算上就更容易出现失误和错误[2]。
但对于数学计算这方面课程来讲,有一个细心严谨的态度,是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正确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当从小数乘除法对于数学运算和解题的重要性上以及小数乘除法容易出现问题的普遍性上向学生进行宣传和讲解,从而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小数乘除法运算的课程学习,只有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形成对于这部分运算项目的认真态度,进一步对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的理解和学习才能在一个更加认真的态度条件下,实现计算准确率的提升,例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程中《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多位数除法计算》就属于除法计算中综合性比较强的一项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小数除法中的这部分学习内容,随着商的位数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在同步的增加,如果学生不从思想上重视,就不能保证计算中运用严谨的态度,也就会进一步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2.2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
这一点是在保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的严谨程度方面提出的要求[3]。一方面,教师可以督促学生在初步完成计算的环节认真审题、认真观察,从而首先对算式计算的基本要求进行明确。随后注意督促学生及时进行验算和检查,尤其是小数点的位置和对计算结果的反向验算,都应当是检查中注意的重点问题,只有在计算时保持端正的态度,并且勤于进行验算检查,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在大量的计算题目训练中保持较高的正确率水平。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仅对于一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有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课程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教师只有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坚持持续性的监督和鼓励,并且注重计算训练方法的丰富性,才能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数学计算题目的解题习惯[4]。
2.3针对性进行教学优化
这里所指的针对性教学优化,主要是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小数乘除法计算,尤其是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多位数除法计算,教师应当针对计算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点进行重点关注和讲解,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几类经常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升学生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的敏感性,在遇到同类的问题时,尽量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让学生在避开了错误高发区域的状态下,达到提升计算准确率的目的。教师在具体的归类讲解中,不仅要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告知学生错误的形式和具体情况,更应当通过例题分析,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的表现带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观察和讲解,从而切实让学生对错误的要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必备的技能。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要从各方面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把握、对思维的强化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传授科学的计算技巧,更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1] 周时生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2018,(10).
[2] 张志芳 .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 学周刊,2012,(9).
[3] 尹伟成 . 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J]. 新课程研究,2019,(22).
[4]林传梅,卢婷.小学数学计算题错误成因分析及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