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知识点,难度更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吃透”数学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知识脉络清晰的列举出来,帮助学生吸收数学知识。但是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征来讲,小学六年级的思维导图又不易太过“繁琐”,如何掌握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成为广大教育者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出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给广大教学者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六年级数学;实践策略
思维导图,又被成为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高效图形工具。在我国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基本在初中和高中比较完善,小学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较为浅显,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还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1]。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方式还未发育成熟,对于数学中抽象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透彻,思维转不过来,容易卡在某一个知识点中,回转不过来。利用思维导图可以给学生提供图文并重的参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参透数学知识。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中应用的价值以及现存问题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中应用的价值
思维导图主要是大脑中思考的语言用图形和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范畴就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自然功能[2]。小学六年级正是面临升入初中的时刻,数学方面的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不利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很可能在这一阶段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从而使学习跟不上进程。而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中极具应用价值,其能够以一个数学知识点为中心点,其余的每一个分支文字和图像都围绕着中心知识点展开,单独拿出其中任何一个分支点,都能对中心知识点进行阐述,并且最终的所有分支点都是为论述中心知识点而产生的。
思维导图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感官,调动右脑感性方面的颜色、图像、想象力,调动左脑理性方面的逻辑、思维形成、文字和顺序性,可以让学生由单一的思考问题、思维发展转变为问题的多方面思维发散[3]。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现存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时候缺少概念性思维,导致学生不能够有效的了解思维导图中的元素,图形和文字学生都看的懂,但是串联起来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同时,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应用的时候,方式比较单一,有些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随便的在黑板上画画,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对单一的思维导图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不能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总结,思维方式也呈现混乱的状态,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进行思维导图学习的时候,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整体思路走,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讲解到哪一步骤,学生就思考到哪一步,甚至即使教师出现错误,学生不能及时发现。在某些时候,在六年级数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成为了学生记笔记的途径,就算看不懂也要记下来,之后也没有仔细研究,只知道背诵。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策略
(一)思维导图与教学设计充分融合
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要想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中发挥巨大效果,教学就要在前期的教学设计中“多下功夫”,将思维导图完美的融合到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制定精密完善的设计步骤,首先,六年级的数学内容在不断的延伸过程中也是对1-5年级学习的一个总结,教师要理清知识点内容,根据知识的大框架进行思维导图的分析;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内容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再次,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清楚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明白思维导图要与教学设计充分融合,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后,再制定教学策略;最后,教师要用丰富的形式展现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教师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中高效学习。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圆”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圆的学习这一章节中,包括四小节的学习内容,分别是“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以及扇形,教师要将这些内容有效整合,并且根据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正方形等几何知识,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不仅是圆的学习,教师要整理所有几何图形知识汇总,在整理过程中,中心知识点就是“圆的学习”,从圆的知识点向外扩展,由这一知识点建立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不断向外拓展,但不能脱离与中心知识点的关系。这一过程是繁琐复杂的,教师要尽量简单化,用有趣的方式对知识点的连接进行规划,让思维导图适用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必要时可以将知识点拟人化或者编制顺口溜,方便学生的掌握和记忆。学生通过优质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样的,教师通过知识导图也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未来教学中更好的做出教学设计和规划。
(二)利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中的重难点
数学知识一直以来都比较抽象,六年级的数学知识更甚,重难点内容学生没有精进行及时掌握和巩固的话,很可能出现数学学习的脱节,在做题过程中不知从何入手。教师要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脑海中有知识的框架图,在做题过程中在脑海中搜寻框架知识,一步一步推断,加强联想,搜集要点信息,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数学中重难点的解析。
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知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过程中,在进行分数连乘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关系式,要想得到准确的数量关系,就要把分数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弄清楚,教师要求学生在习题过程中画出思维导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再进行分步运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将知识“综合”分析,一步一步的计算过后再进行整合处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维,有效解决重难点问题。
(三)创新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学会使用
思维导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教师在教给学生绘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平板教学生手绘思维导图,利用平板中的诸多功能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课程“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为学生绘制知识脉络,并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有趣的教学资料,将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元素融入到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思维导图制作中,根据学生的喜好插入相应的图片。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任意创造,不必拘泥于教师的思维导图创作方式,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进行绘画,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知识点硬性错误的时候,及时做好修正工作,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思维导图学习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的把之前学过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快捷、精简的串联,让学生有一个总结性的掌握。因此,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并深入研究思维导图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岸娟[1].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整理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8,(25):P.136-137.
[2]莫世东.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 新教育(海南), 2019(4):60-61.
[3]周向阳.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速读旬刊,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