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要让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在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下,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能力和处理能力,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交际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动手能力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实践能力;研究
着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课程是一门集逻辑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基础工具性课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容器,不停向其中灌输知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得不到发展,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都是较大的阻碍[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使用与现代的教学模式了。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培养标准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在这个培养标准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标准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要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整,对数学这门逻辑性强的科目不能做到完全的理解,加之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主要以形象以及为主,对抽象的知识往往提不起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的问题变有趣,以此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无疑是最正确是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2]。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的去研究、去探索、去学习。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又处在对周围新鲜事物比较好奇的阶段,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上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且积极地参加动手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对长方体的初步认识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在让学生讲一讲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长方体有哪些认识。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沿着长方体的每条边围绕一圈,并用尺子量出这段绳子的长度,根据学生动手实践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找到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的动手实践活动,以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3]。
(二)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想要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要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培养创新思维的条件。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摆、拼、搭等方式来参加一些动手实践活动,用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来自主探索数学知识。这样做的同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包装的学问》的时候,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不同的牛奶包装盒,先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牛奶盒算出一个这种牛奶盒需要多少种包装纸,再和同桌的牛奶盒放在一起摆一摆,看看这两种牛奶盒放在一起有多少种包装方法,哪种包装方法是最节省包装纸的,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在这样的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包装的问题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这门学科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用到的工具性学科[4]。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中,可以适当的加入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的数学素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观察的范围》的时候,我将书中的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课前先布置学生观察从教学楼一楼到三楼所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再引出古诗《登鹳雀楼》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接着根据教材设计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发现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练习设计也紧密联系生活,如同样高的的杆子在路灯下,影子有什么变化?淘气的爸爸妈妈想买房子,请同学们帮忙看看选那个小区好?既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数学这门学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学以致用,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利用动手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数学,爱上数学[5]。
结束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整个数学教学优化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特点,结合日常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机会,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能力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数学的普遍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1]詹玉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1):181.
[2]周月霞.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量估算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2019(89):12-15.
[3]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4]杨世莲.浅谈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宁夏教育科研,2019(04):52-53.
[5]宗若灿.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