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绘本阅读与激趣作文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梁蕊
[导读]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摘要】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是文字与绘画的完美融合,特别适合低中年级儿童阅读。低年级学生已接触大量的绘本,并开始愉快阅读。绘本——儿童的“心灵鸡汤”;教师——学生绘本选择的“掌舵人”;阅读——激发表达欲望的“敲门砖”;说写——绘本阅读的“终结者”。开发绘本的潜在功能,让绘本阅读和写话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绘本;教师;阅读;写话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图文结合,简单易懂的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读物,更是用来进行低年级习作训练的有效载体。儿童在快乐的图文旅行中,欣赏绘本图画的故事,品味绘本文字的故事,交流图文结合的感悟,分享自我心灵的成长。那鲜活延展的画面,有利于儿童填充想象;那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儿童扩充知识;那丰厚的内蕴,有利于儿童心智的成长......绘本就像优质的食材,它的营养丰富全面,作为教师,我们要考虑是,如何围绕学科教学目标,根据年段特点,选择适切的内容,确定合适的烹饪方法。
        一、绘本——儿童的“心灵鸡汤”
        绘本是一种重要的儿童文学样式。以其丰富而夸张的构图,神奇而富有张力的故事,简洁明快的语言,善意温情的主题,成为除手机、电视、电脑外儿童最受欢迎的东西。绘本自所以会受儿童喜欢,原因有四。
        (一)儿童性:大部分绘本将儿童预设为主要读者,反映和表现儿童生活与心理,成人绘本内容形式的儿童化,令绘本普遍具有鲜明的儿童性,许多绘本的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铺陈、结构安排、构图、版式及装帧设计,全面充分地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和阅读趣味。从儿童的欣赏角度出发,以拟人、夸张、对比、循环反复等为基本艺术元素,形成绘本图文的主体框架和表现模式。
        (二)“图文合一”性:绘本中的故事文本,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陈述语句,不加连缀地依次排列,不仅很少有渲染和铺陈,也不具有通常文学作品所有的语言的丰富、形象、生动、精妙和细微。单独阅读绘本的文字,至多只能获得一个故事主干框架或梗概,在文字与文字之间、在句段与句段之间留有明显的断续、空白和间距。读者显然需要依靠图的配合和支持,才可以完成对故事的基本理解,单独阅读绘本的故事文本无法获得阅读普通故事能够获得的文学满足和快感。
        (三)独创性:绘本是内容和形式都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品,首先故事、故事主题以及两者间的结合就有着最大程度的特异性,是作者基于自己的人生感悟的个性化创造,通常具有思想、想象及表达的唯一性;与此同时,从线条、造型、构图到材质的选择、风格的取向,绘本作者也无不谋求充分显露自我的艺术个性并尽可能使之趋向独到与精深。
        (四)开放性:绘本也同时为读者预留了充分的阅读空间。在绘本中,图文结合存在主观或客观的缝隙,为读者提供了多维、多向、多层次的丰富的阅读目标,让读者得以进行具有探索性、发现性和增补性的阅读过程,调动读者投射自我,以臆测、证实、判断、质疑、修改、重建等方式最终参与作品的阅读性创造,在作者绘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建立读者的绘本。
        二、教师——学生绘本选择的“掌舵人”
        在浩瀚的绘本海洋里,如何选择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呢?“让兴趣说话,让快乐做主”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适合学生特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但求知欲强,形象思维占主导,想象力特别丰富,可挑选一些故事性强,语言节奏韵律优美,能满足孩子爱幻想的天性的绘本。
        (二)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制定低年级绘本作文教学目标:一年级时,将绘本赏读与科学认读结合起来,学会用一两句描述一个事物,学会写比喻句、问句和感叹句;到了二年级,目标则升级为将绘本赏读与口述完整的故事、写一段话结合起来,逐步向日记等小短文方向发展。据此目标,教师选择有特点的绘本作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衔接教学内容。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绘本,有助于构建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课内外阅读写作体系。
        三、阅读——激发表达欲望的“敲门砖”
        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认为:“让小学生爱上作文,首先要让孩子心里有的说,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而绘本恰恰是最能激发孩子表达欲望的媒介。”要想让读绘本成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敲门砖”,我们应该在“读”的方式上下工夫。
        (一)细读。有着大量精美的图画是绘本的最大特点。它能使孩子在阅读的时候更为准确地把握文字内容和故事内涵。富有张力的图画本身就是一种美,它能使故事突破文字的束缚,给学生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猜读。绘本的图画讲究细节,而且往往是前有铺垫后有呼应,其中蕴含着读者进行故事想象的生发点。当孩子的内心里总有不停地猜测和美好的幻想时,就像是坐着火车去陌生地方旅游,充满着期待,一路兴致勃勃地想象着。因此,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可以稍作停顿,引领孩子根据一些细节来猜一猜接下来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三)比赛读。好胜是低年级孩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可以以开展绘本阅读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采取小组比赛、班级比赛等形式。比赛时还可以推选些小朋友或学生家长做“评委”,优胜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
        四、说写——绘本阅读的“终结者”
        读绘本不是目的,通过读绘本发现文本的秘妙,产生联想,诱发想象……由此学生进入创生的有别于绘本本身的语境,去描述有趣的见闻、独特的经历、神奇的想象……这才是读绘本的目的,“写作”是绘本阅读的根本旨归。
        (一)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的现实会影响其写作中词汇量的使用,对此,我们可通过说的训练来弥补。说的训练可从复述故事和概括故事两个方面展开。教师讲完或学生读完绘本故事后,可让学生复述故事,通过这种形式有效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二)写作训练。儿童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写话联系的训练点,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潜在之处,让儿童绘本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真正发挥实效。
        1.仿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经典绘本的语言是优美的艺术化的书面语言和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口语的完美结合,因此,无论从接受还是模仿借鉴的角度,都称得上低年级学生写作的最佳素材。
        2.补白。绘本常用留白的表现手法,不仅延伸和拓展了故事的叙事空间,而且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谓是创造了“无中生有”的效果。教师要用善于挖掘这些留白之处,让学生“大做文章”。
        3.续写。有些绘本会在结尾处留下悬念,使读者意犹未尽,产生无尽的想象。这时,可引导孩子利用这些悬念进行续写。
        4.画写。绘本主要以图画来讲故事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绘本中的图画,画一画自己脑海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总之,绘本蕴含丰富的写作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写作教学目标,精选绘本,巧设训练点,挖掘和利用绘本中丰富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建构的能力,让孩子们插上习作的“翅膀”!
        参考文献:
        [1]梅子涵.阅读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1.
        [2]袁晓峰.快乐的绘本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6,7-8.
        [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