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付云威
[导读]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74,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与观察组(n=74,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比两种临床疗效及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临床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其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脑梗死;临床价值
前言: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上称之为中风或卒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而其病症起病急、且复杂多样,致残率较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1]。有数据表明用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疗效,以我院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为例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8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42例,女32例,年龄45-63岁,平均年龄(53.62±5.53)岁;对照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52-66岁,平均年龄(64.59±4.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方法
        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包含降糖、降压、扩张血管等,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30078;规格100mg*30片),其用法为:口服1次100mg,1天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J20180029;规格:75mg*7s)其用法为:1次75mg,1天1次。
        观察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1407;规格:10mg*7片),用法为口服,1次20mg,1天1次,在晚上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两组的治疗后效果及3月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判定标准为:显效:治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有效:治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无效:治疗后,临床体征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显效+有效)/例数x100%=总有效率。
        ②比较两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系统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描述,采取X2检验,满足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2.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分)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患者病发率呈上升趋势,其病症若不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及运动能力,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是临床严重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以把握治疗的时机为主要原则,在最短时间内疏通患者闭塞的脑血管减轻患者脑损伤,改善其脑缺血组织的血液循环[2]。阿司匹林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其机制为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浓稠度,故对脑梗死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其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关联性,因个体差异性,部分患者有一定的抗药性,且只能起到疏通作用,无法阻止血小板凝集,故常配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3]。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是一种常见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进入人体后,可阻断蛋白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选择性的抑制脂联素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有效弥补阿司匹林药物治疗的 不足可有效减轻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抗药性,有效增强其药理作用,同时减轻阿司匹林带来的并发症,其临床治疗价值应用广泛[4]。若同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阿托伐他汀钙片具备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值的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5]。故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及预后改善。
        本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疾病,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上述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有效减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弥补药物单独使用的不足,降低患者脑梗死疾病的复发风险,促进患者的有效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华, 龚道恺,等. 阿司匹林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21):1934-1936.
[2]石小莉. 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2):136-137.
[3]邓秀炳.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血栓与止血学, 2016, 22(2):192-194.
[4]张希廉, 赵敏,等.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及预后观察[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a01):52-54.
[5]邵书梅, 贾建伟. 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18,15(3):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