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PCI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甄红蕾
[导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常见的非外科型手术。
        【关键词】:PCI手术;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已成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常见的非外科型手术。PCI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已被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所接受。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一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由于PCI术需给予患者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能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出血的风险增加。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为1%~2%;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使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7-14倍,PCI 术后消化道出血,会增加患者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及费用,一旦处理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1]。现对1例 PCI 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王xx,男,72岁,住院号1265857。因胸痛、胸闷等症状于3月余入院。该病号无明确消化道方面的溃疡史,无出血性疾病等相关病史。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mg嚼服。行冠状动脉造影,经桡动脉在RCA病变处置入一枚支架。术中用肝素8000U ,术后常规抗凝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呕吐暗红色血性胃内容物100ml ,测血压110/60mmHg ,心率110次/min。经诊断该病号遵医嘱立即停用所有抗凝药物,应用止血药物及保护胃黏膜药物进行临床治疗。
        4小时后该患者再次出现呕吐鲜红色胃内容物,量约500ml ,排黑便2次,患者意识清楚,血压80/50mmHg、脉搏120次/ min ,血红蛋白由入院时13.8g / dl降至8.8g / dl ,立即给予输悬红2u ,同时进行快速补液。术后第3日复查大便潜血试验阴性,加阿司匹林口服,患者未再出现呕血及黑便,术后第四日复查血红蛋白10g / dl 。术后患者病情基本平稳准予出院。
2.原因分析
        患者由于 PCI 术后第二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遵医嘱停用所有的抗凝药物。冠脉介入治疗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2.1  应激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使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应激可抑制胃排空,引起恶心、 呕吐现象; 可刺激结肠,使其传输时间缩短、 收缩功能增强,引起排便和腹泻; 还可干扰胃黏膜的分泌并削弱其屏障功能,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胃酸、 胃蛋白酶等分泌紊乱,导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损害,最终导致消化道内出血现象的发生[2]。
        2.2  患者属于高龄,凝血功能比较差,导致使用抗凝药后出现出血症状。
        2.3  术中肝素的使用:为避免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急性、亚急性血栓现象的形成,术中使用了肝素,术后常联合使用依诺肝素、替罗非班等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的形成[3]。


        2.4  药物因素: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 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术后血栓形成很重要,包括低分子肝素、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等药物均是针对血栓的治疗,但同时也增加出血的危险。如阿司匹林能减少胃黏膜分泌黏液,使胃黏膜失去保护作用,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局部缺血导致黏膜发生炎症性坏死、 溃疡、 出血[4]。
       
3. 护理措施
3.1 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
3.1.1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指导患者及时吐出口腔中的积血,嘱其勿吞服,同时床边备负压吸引器。遵医嘱用去甲肾上腺素,以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及减缓血液流出, 10~15min 后可使用凝血酶。
3.1.2 给予吸氧,氧流量3~4L / min ,持续心电监护。
3.1.3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准确地实施输液、输血,给予止血、升压等治疗抢救措施。
3.1.4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呕出物及黑便的次数、颜色、量及性状等,准确判定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注意患者神志、体温、尿量、末梢循环等,及早发现休克及其他异常情况。
3.1.5 禁饮食,出血停止24小时后遵医嘱给予温凉米汤等流质饮食,2天后过渡到易消化、无刺激的半流质饮食,应少量多餐,逐步到正常饮食。
3.2心理护理  
        患者PCI术后第二日突然呕吐鲜红色胃内容物,对刚经历成功 PCI 支架置入的患者及家属均是极大的刺激。患者表现为焦虑恐惧。此时,应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抢救工作忙而不乱,及时清除呕吐物和更换被服床单,允许家属陪伴,安慰患者及家属,向其解释分析病情,主动介绍成功治疗的病例,并向患者说明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防御能力,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5]。
4小结:
        护理人员应提高认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有无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病史,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早期识别,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对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正确评估,做好急救护理。患者病情平稳后,要加强心理护理,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心脏突发恶性事件。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一旦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立即通知医生,马上实施对症处理,避免呕吐、咳嗽等动作使用胃黏膜震破、撕裂或出血,对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林,魏泽文,李坚,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5(32):21-24.
[2] 周翠香,闰海平,高永莲.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 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4):3143-3144.
[3] 张燕,任艺虹,周超飞,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循环杂志,2013,1(28):17-20.
[4] 王玲,李威,罗建方,等.冠脉介入术患者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发生消化道出血返院治疗的临床特点[ J ].循证医学,2015, 4 (15):242-251.
[5]郦佳柠.系统护理干预在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4):76+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