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不合格的血液标本分析其原因与解决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2000份样品中有122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6.1%,其中患者因素占不合格样品原因的27.87%;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样品不合格原因的26.23%;运输及储存不当占样品不合格的45.90%,其中患者因素中受检者准备不足、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样本量少、运输与储存因素中抗凝不全占的比例较多。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有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与运输和储存因素,减少不合格样本需要需要加强引导患者做准备前工作,加强样本的管理与运输,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来减少样本不合格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查;不合格因素
血液检测就是抽取病人的外周血,对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形态、比例进行检查,同时也对血液中的各种溶质成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血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发热、咳嗽、咳痰[2]。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中性粒细胞数量增高为主,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以后,病情就可以痊愈。同样,也是一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出现咳嗽、发热、咳痰等症状,但是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轻度减少,但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根据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就需要服用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其中检验结果的准确需要样本妥善保管与操作正确,样本的合格率是关系检验结果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为提高样本的准确率提供研究资料,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样本2000份,筛查检测不合格样品,并分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其中男1211份,女789份,年龄42.22±38.43岁,送检单位:消化科788份,血液科823份,其他389份。
1.2方法
对收到的样品进行观察,收集患者接受检验分析前的资料,获取患者的相关数据、信息,判断出现样品不合格的原因。对样本采集、运输、储存等环节进行严格筛查,对收到的样品进行分析,核查标本是否合格。分析是否出现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出现凝血、溶血现象,样本的含量是否合格等现象,按照原因进行记录归档,将不合格样品退回并重新采集检验。并制定相应对策。
2结果
通过对不合格样品的筛查,发现2000份样品中有122份样品不合格,占样本中的6.1%,样品合格率为93.9%。其中患者因素占不合格样品原因的27.87%;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样品不合格原因的26.23%;运输及储存不当占样品不合格的45.90%,其中患者因素中包括受检者准备不足、乳糜血;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包括样本量少、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容器不当;运输与储存因素中包括患者信息与血液不符、抗凝不全、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详见表1、表2。
表1样品的合格率
3讨论
3.1对样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患者因素中包括受检者准备不足、乳糜血;标本采集不规范因素中包括样本量少、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容器不当;运输与储存因素中包括患者信息与血液不符、抗凝不全、送检不及时、标本污染是样本不合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管理与规范[3]。
3.2对不合格样品原因进行规范管理
3.2.1加强对患者管理:为了得到标准的样本材料,在样本采集之前,检验人员需要对患者说明样本采集和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取样期间,检验人员应安抚患者的情绪,关心患者的感受,保持患者平和、稳定的心态。为取样做好准备工作。
3.2.2取样时检验人员需要规范操作,严格遵循取样规程,同时规范患者的坐姿。对检验与取样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定期考核,加强专业水平。
3.2.3储存和运输管理: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引起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和运送。基本原则: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3]。如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立即送检,应将标本放置于阴凉、稳妥处,避免标本受热、破损,有必要时冷藏放置。对患者取样完成后,根据样本的性质类型,分别进行存储。确定各类型样本的储存条件。根据医学检验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送检。.标本应视为具有生物危害的物品,运输时严防破损泄漏。可以通过物流传输系统传送的标本为各种真空采血管,物流传送标本时,应确认标本容器的盖子严密,避免标本外溢造成污染。工作人员运送标本时,应与检验科物流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内容包括送检时间、病区、标本数量、标本质量及是否为检验科检验项目等事宜,确认无误后签字。
血液标本不合格有患者因素、标本采集因素与运输和储存因素,减少不合格样本需要需要加强引导患者做准备前工作,加强样本的管理与运输,加强对采血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来减少样本不合格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晓红. 影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006(006):101-102.
[2]王春霞. 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J]. 智慧健康, 2019, 005(010):13-14.
[3]刘刚.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11):3,8.
[4]杨飞扬.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探析[J]. 健康大视野, 2019, 000(00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