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汤晓云
[导读] 应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数学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存在的弊病问题
        摘要:应用分层教学法,需要数学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存在的弊病问题。通过考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训练习题等进行分层,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本文基于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路径研究
引言
        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个类别或级别。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相同”的基本思想,使每个学生进入最合适的氛围。教师应充分结合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努力探索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不同级别的分层教学从最初的源头出发,是从分组教学演变而来的,但是由于分组教学的巨大差异,分层教学是在分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另外还增加了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任务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
        分层差异教学概念的产生,要求教师对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目标有全面的认知与理解,通过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拓展个人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学习兴趣。在实践引导期间,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根据这种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此时的数学课程教学就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分层差异教学模式应用期间,不存在对学生成绩与学习能力的歧视,之所以会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课程学习参与性,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支持。由此可见,教师在利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期间,将课程教学核心设置起来,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数学课程教学重点,并确立自己的最近发展目标。教师在日常的实践教学引导期间,需要将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明确起来,教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用起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划分学生层次期间,需要保证分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性格特点相差不大,避免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探索分析阶段,因为内部矛盾问题而影响课程学习质量。当然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建立学生的学习管理档案,当学生的成绩提升之后,则学生的分层应适当进行调整,教师还需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出现自我否定的情况。小学生本身数学学习能力就相对有限,教师利用分层差异教学模式,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帮助学生在深入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革新工作的逐步深入,分层差异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如今,分层差异教学在各个课程的教学应用更加普遍,而且效果十分明显。分层差异教学的有效展开,可以让学生的成绩逐步提升,能够及时发现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大踏步前进,而且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实现班级学生的全面提高。但是成绩喜人的同时,分层差异教学的实施也存在不足,某些教师对分层差异教学如何开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等还不是很明确,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解决了分层的问题,下一个亟待解决的就是教师对不同整体的学生实行的教育方式。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实行相应的指导方式。分层指导是整个分层差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难度较高的环节,分层指导要求教师清晰地认识每个整体的学生的学习素质,并根据学生学习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应当对不同整体的学生区分开来进行指导,但区分并不意味着选择性放弃或忽略,而应为不同整体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习素质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学习任务的难度;对于学习素质不足的学生则应适度减轻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的层次安排相应的学习方案。
四、对教学目标进行规划分层
        要想将分层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明确认识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合理规划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为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及顺利展开课堂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比例”的相关知识时,对综合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以掌握比例的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对能力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究学习,提高他们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在分类好各个层次的学生后,教师应想方设法制订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也是日常教学的关键点。学生在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具备很强数学思维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和老师的指导来掌握教科书中的知识,而有些学生却总是陷入思维的死角,学习能力不能有所提高。另外,数学是需要大脑思考而不是背诵的学科。因此,就课程学习内容而言,教师应明确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自己探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硬性要求。
六、做好练习分层工作,实现教学与学习双丰收
        课后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时,需要加强对课后习题的分层工作,实现教学与学习成果的有效转化。首先,教师应利用考试、竞赛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弱点。然后给学生筛选一些提升能力的习题,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找寻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发展数学素质。其次,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适当、适量的作业。先利用简单的几道题,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再利用复杂的难题,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不断锤炼学生的数学素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分层教育是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之上得到一定能力提升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正确认识和了解分层教育。这并不是一种歧视或者人格分层,是一种以“以人为本”为教育理念的具体教育方法,教师在实施过程之中也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平等对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奕辛.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29):68.
[2]吴成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61-162.
[3]任平.基于差异的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17):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