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拓宽管理渠道 抓住关键提升管理效能——班级管理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 李会儒
[导读] 作为班主任,重要的工作便是如何组织、管理和引导学生,
        作为班主任,重要的工作便是如何组织、管理和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及其他活动当中,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的集体。
        有句话说得好:思想目标决定行动;行动意志决定干劲;干劲方法决定效果。这是再明白不过得道理。其实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思想问题的。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接下来的事情便能很容易地做好。在本人带班的几年当中,觉得有这样几点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多管齐下找准根源拓宽管理渠道
        第一,多形式、多渠道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在这方面,本人是这样做的:首先,直接与学生本人交谈,获得该学生相关的大致信息材料。当然,这可能是不全面的。其次,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谈,获得进一步全面的信息材料。三是根据具体情况,全班展开“情况介绍交流会”。将“自我介绍”与“全体补充介绍”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详尽的信息材料。最后,将多方面获得的信息材料综合起来,再经过筛选,这样便得到了相关学生全面、详尽、比较真实可靠的思想材料,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好了基础,于是,思想教育工作便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努力培养学生干部,建立多层面学生管理机制。
        在这方面,每学期开校之始,本人最先做的工作是做好班干部人选的推举工作和班务职责分工管理工作。班务工作基本上可以分为品行、学习、纪律、卫生等几个方面。每一方面的事务都要制定一定的要求、并推选一位同学专门负责该项事务的监督管理。这样做,不仅加强了管理理念在学生中间的渗透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约束意识的存在;而且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避免了教师武断行为的发生。最终才能体现不是包办、而是真正指导的意义。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地当老师的小助手,以便在活动中指导学生。
        事实证明,被老师经常使唤的学生,在经验、能力、方法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快,而且显得较为优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经常性地被老师经常使唤的学生,他经历的多、得到老师的指导多,他的错误不断地得到老师的指正,自然就变得懂事优秀起来。因此,我鼓励学生要积极地当老师的小助手,这不仅得到了加强锻炼的机会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在做事的过程中,得到老师亲切指导的同时,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就能很容易地理解、接受老师的言行,从而受到有力的影响。
        第四,结合实际,以思品课为载体,展开综合评议活动。这主要指:当班里面出现一些不良情况或问题时,学生不懂得后果的严重性,这时就及时地展开相应的主题评议讨论会。引导学生通过评议,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情况发展的危害性,从而集体性地指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班级管理工作有了质的提升,作为班主任心理上就会感觉许多,但是,在这有序平稳的管理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非常闹心的问题:对班级里的某些特殊问题的实际情况很难准确把握——总有些学生会因为种种顾虑而隐瞒真相。对此,本人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相对有奇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周记作为一种特别的工具和渠道达到对某些特殊问题实际情况的全面、基本难准确的把握。具体操作如下:
抓住关键用好周记提升管理效能
        作为班主任,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思想问题。思想问题解决好了,其他事情便能容易做好。一班学生整体状况的好坏,全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方向、方法、途径决定了工作的成效。
        本人在多年的带班过程中,积极探索、多方借鉴,采取多种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对班级中那些所谓的“顽固派”作用却不大,令人倍感伤神。通过静心反思发现,之所以有如此收效是因为:本人自认为的好方法根本不适合这些“意志力”超乎寻常的学生。百思之后,决定大胆进行一次新的尝试。起初,打算在班里进行一次书面调查,让学生针对班里的各种不良风气进行评价或提出意见、建议。当时学生们就异常活跃,积极行动,打破了往日班会上发言低头不说话的僵局。发言资料不一会儿就全都收齐了。经仔细审阅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往常无论在班会还是单独给学生做思想工作时都没有的。这令我十分惊异:为什么学生的“言”“心”不一致呢?带着谜团,我抽选了平时表现各方面都不同的同学,分别和他们以聊天的方式了解相关情况,终于弄清了结症之所在:班会上的口头发言会因直接得罪那些“顽固派们”而受到报复。于是,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了。班级工作有了新思路——把周记作为了解学生情况的新途径。
        在带班的这多年当中,本人觉得周记是做好班级工作的一个很不错的工具、途径。由于,学生通过周记来反映班级问题,这种方式具有隐秘性,既不伤及被反映学生的心理,又不会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指导学生写好周记,对班级管理,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如何用好这一工具呢?我想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首先,有目的指引学生写好周记。要想把周记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在平时应多注意、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动向,同时,动员全体学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发现班级问题。这样,在指导学生写周记反映问题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成竹在胸,所反映的问题范围才能明确,话题方向才能一致。另外,还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评价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合理化的建议。评价、意见、建议要着眼于全体同或班级,以便教师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处理问题,以免教师用成人化的方式、方法看待、处理问题而影响效果。
        其次,要保管好学生的周记。因为周记反映问题具有隐秘性,所以,在书写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上交。之后由教师审阅并保管,不得让任何学生阅读自己以外的周记,以免有些学生看到相关内容,在同学中言传而制造矛盾。
        第三,要正确对待周记的内容。同一个问题或现象,学生限于阅历、认识水平可能有偏颇的看法或意见、建议,因此,作为教师不可只信一言、以偏概全,要善于甄别善、恶、真、假,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交给学生讨论,最后作出综合判断再予以组织实施。对于个别同学的特殊情况,应采取单独引导的办法,做好个别教育。这样做既利于全体又兼顾了个别。
        第四,对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恰当地予以处理。学生反映的大多都是关涉班级或个人利益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及时、恰当地作出反映:或解答,或指导,或有针对性地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意见或建议没有及时地作出积极反映,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势必影响以后的相关工作。
        第五,有层次性地进行分别指导。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方法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审阅学生所反映的内容时,在批语上应该有所区分,或鼓励,或表扬,或批评,不可千篇一律。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周记,一定会擦去学生心灵的尘埃,也一定能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只要坚持用好周记,就能既不伤害学生心理,又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觉性、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周记是一块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地,而且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又一重要捷径。
        愿学生的周记成为我们教师进行班级工作的一个法宝吧!
        当然,以上几点仅仅是本人尝试之初的一点体会,疏漏和不妥之处,还望在座的各位完善、斧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