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关键在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班级要有“魂”。班魂是班级所要形成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目标。也可以说,班魂是一个班级的精气神。它关系到班级团体能否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关系到每一个班级成员能否在班集体中健康地发展。在平时的班主任教育中,我善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并和家长携手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精气神”,使学生拥有“以班为家”的情怀,把班级当做自己的“温馨家园”。
关键词:班魂 班主任 班级团体
一、文化环境润“魂”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去塑造、锻炼学生,无疑比起单一的说教效果会事半功倍,影响深远。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也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可以说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育出怎样的学生。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和学生及家委会的家长,共同商议如何装扮教室,让教室拥有一种“家”的氛围,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一种温馨和幸福感。
例如,去年我刚送毕业的那届学生,在开学初我邀请家委会的八位家长来商量,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方案。首先制定了班名为“书香五班”,班规为“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入境即思,入学即专”,班风是“勤学则得,好问则裕”,班级精神是“志存高远,持之以恒”。然后和家长们一起精心装扮了教室,设计了“温馨的家园”“书韵童年”“墨香点点”等专栏,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向学生传递出一种团结友好、静心学习、专心思考的信息。开学第一天,孩子们看着充满着书香气息的教室,感到特别温馨、舒服。
二、课堂教学育“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学生思想道德的引路人。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渗透道德品质教育,善于发掘语文课文中的人文元素,引导学生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我引导孩子们走进周总理,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然后全班进行交流。通过阅读交流,孩子们深入了解了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奋斗”,都在为了解放人类而拼搏。他们被总理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国家强大了,人们才能过生好日子,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家国情怀”,都要有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学生,更要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学完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写读后感,学生们被残疾青年的善良品质所打动,有的孩子写到:“这位残疾青年用宽容和善良‘编织’了一条善意的谎言,弹奏出一首令人感动的乐曲。虽然青年说的是谎言,但它是善意的谎言,这种谎言背后折射着一种善良、美好。从他身上,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善解人意的、不计个人得失的的人。”
三、活动筑“魂”
学校每年都举行的运动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体育活动,老师一定要利用好每一次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拼搏精神。
例如在去年的运动会前,我提前一个月进行了“运动会动员”教育,和学习一起交流了我们国家在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一些运动员的事迹,特别谈了中国女排的精神。学生们都深受感动,为我们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感到自豪,为我国运动员特别是女排身上的拼搏精神所震撼。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决心要向体育健儿学习,加强训练,争取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努力拼搏,争取佳绩。
同时,我还组织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了团结、互助,谦虚礼让。例如,暑假我带领学生参加了全国作文现场决赛及研学活动,在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冒雨互相鼓励着登上了长城,感受到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喜悦;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了祖国的屈辱的历史,增强了保卫祖国、热爱祖国的使命感;参观了清华大学,聆听了清华学子的宣讲,树立了考入清华大学,成为“国家栋梁”的远大理想。研学过后,学生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变得更加好学、上进、宽容、友爱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非常欣慰。
四、家校合作促“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为了学生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联合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构建一个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和谐教育场,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我经常和家长、孩子进行“同读一本书”“亲子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我和孩子们的活动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享受到了生命的成长。
去年寒假,我们学校布置了“小纸牌大世界”的项目式学习作业。为了完成这项作业,我和班里家委会的几位家长共商实施方案。家委会的几位家长非常配合,他们进行细致的分工,分别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有序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各项活动。其中史恒瑞妈妈组织十几个孩子们阅读文言文,搜集整理了《愚公移山》一文中的所有倒装句、祈使句、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然后精心设计了一副《愚公移山》的文字纸牌,并精心设计了玩法,最后在全校评比中获得最佳设计奖。
刘沐川妈妈带领十几个孩子编辑并演出了一部穿越剧,孩子们演得十分精彩,最后在全校评比中获得最佳表演奖。史恒瑞妈妈带领许多孩子接力写了一部小说,还精心画了插图,然后装订成册,俨然就是一个非常正规的电视剧的剧本,最后在全校评比中获得最佳编剧奖。李浚伟妈妈带领孩子们经过反复制作、实验,用纸牌所作出的一个小小的圆柱体,竟然能够承重240斤的铁块,令人不敢相信,最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第一名。赵懿剀、刘珈丞、周昕的家长,带领孩子们用了多副纸牌搭建的宝塔建筑,最后在全校评比中,获得纸牌搭高和建筑两项第一名。孩子们为自己的成绩感到无比骄傲,为生活在温暖友爱的“书香五班”这个大家庭中感到无比幸福。
我们班的家长朋友的“热心”,被其他班老师羡慕不已。家长们都已经和我成了朋友,他们经常主动询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为我分担一些任务。他们的积极配合,使我的班主任工作轻松了许多,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好教育。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渐渐地被这种“温暖友爱”的班级气息所浸润,身上渐渐地晕染上了“书香五班”的精气神。
总之,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班魂,则是一盏明灯,它指引着学生在知识的集散地愉快地上徜徉,在人格的熏陶地上快乐地前行,在体质的培养地上奋力地奔跑,在心灵的归宿地上惬意地休息。它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激情和欢乐,给老师们带来的是感叹和惊喜,而给学校带来的是师生新的精神风貌与心灵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曹芳,瞿珏超.浅谈如何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03):40+46.
[2]谢小民.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中学班主任工作案例谈[J].亚太教育,2019(1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