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蒋兰兰
[导读]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摘要: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位老师身上肩负的重任,课堂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能力  和谐关系
         在语文学科中,怎样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主题。对学生的教育要勇于创新,善于开拓,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工作实际,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创新教育,从我做起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教师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要注意让学生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造就21世纪的创新人才,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创新的思想、能力,要打破旧的、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气氛。在一位传统保守的教师管教下,可以把许多原本纯真、活泼、肯思善动的学生变得循规蹈矩,畏手畏脚;而一位开放博学求新的教师则把一位胆小内向规矩的学生培育成积极奋进创新的开拓型人才。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应该是创新意识强,创新兴趣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想象丰富,不畏权威。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不断地加强学习,重视对现代信息、现代创造各种信息的搜集,在学习中不断突破,增强创新意识。
        二、转化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关系
        创新教育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化教育观念,千万不可以以自我为中心。“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总是不放心学生的自理能力,事事都要亲自过问,事事都要包揽到底,完全充当了保姆的角色,有时为了学生能自觉遵守纪律,整天板着脸孔守着学生充当“警察”的角色,这样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由行动的时间和空间,凡事都循规蹈矩,不敢奇思妙想,不敢越雷池一步,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育人真理。一名教师必须爱他的学生,只有爱学生,用真诚的爱去润泽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样才能用爱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宽阔的桥梁,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充分相信学生,因为我知道,对人的信任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创新的意识、精神、能力。

2018年,我接手了一个班,班里调皮捣乱的学生多,学习成绩低,组织纪律差,我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了解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正如兵书上所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了解,我发现这班学生有一些调皮学生,但思维敏捷,常有一些奇思妙想,于是我就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将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活动放手让学生干,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决定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开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做学生的参谋,只要有时间,我就参与他们的活动,这样我完全融入了学生之中,无形中解除了学生心中那道戒备森严的防线,心灵的交换自然而又和谐,给学生带来了敢于创新的勇气、乐于创新的热情和“我能创新”的自信。
        三、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教师的辛勤劳动就是为了学生有所进步有所创新。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有的从图书馆中查找资料,还有的通过电脑从网站查找资料,可以这样说,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奇思妙想也多了。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我们教师要给予肯定,相信他的合理性,并对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精神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允许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犯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在一道难题、一个运算过程、一次考试与每一次活动中都允许他们展示自己创造自己。让他们浸透在自我创新的过程中自鸣得意,即使错了也让他们完成整个过程。
        四、创设有利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环境
        创新的过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只有在智力和情感双重因素作用下,学习者的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热爱、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彼此尊重、信任的融洽气氛,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创新的火花大量迸发。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为学生打开思路,为创新性思维活动奠定基础。通过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游戏、表演、穿插有趣的故事等,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并主动投入进去,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动脑思考,动手去做,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乐在其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创新的无穷乐趣。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点燃创新的“火炬”,使创新教育真正落实到课堂,体现在每个学生身上,让创新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唐裕莲. 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 教育探索, 2001(3).
        [2]万志强, 李晓辉. 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之培养[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1, 23(3):2470-2471.
        [3]包敬云.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成功(教育)(1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