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中应用自制导尿引流袋与普通引流袋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取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普通引流袋处理,观察组用自制导尿引流袋处理。比较两组引流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率,以及患者对置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置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中应用自制导尿引流袋处理,相比普通引流袋而言,可延长引流袋更换时间,减少尿路感染,提高置管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留置尿管;普通引流袋;自制导尿引流袋;价值
泌尿科患者留置尿管十分常见,而留置尿管后尿路感染是比较常见的感染,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负担[1]。普通引流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并不理想,随着近几年临床探究不断深入,我院采取自制导尿引流袋处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次自制导尿引流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导尿引流通过导尿管连接导尿装置,每次导尿后导尿管中都会残留尿液,十分容易滋生细菌,造成泌尿系统感染率增加,而且在治疗期间需要对尿液进行采样化验,现有的导尿引流袋不方便对尿袋中尿液进行取样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泌尿科用导尿引流袋。本次就收治的40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留置尿管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采取电脑随机数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均为我院泌尿科收治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研究,且接受留置尿管处理,排除依从性差,妊娠期或哺乳期,精神疾病等患者。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4~88岁,均值(55.4±6.2)岁。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6~83岁,均值(55.2±6.6)岁。两组性别与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用普通引流袋处理,主要由引流袋、排液口、引流管、接口、引流夹组成,按照常规导尿措施处理即可。
1.2.2 观察组:本组用自制导尿引流袋处理,其具体的示意图可见图1与图2(其中1尿袋、2导尿管、3导尿管接头、4排尿管、5第一阀门、6第二阀门、7清洗管、8注射口、9单向阀、10第三阀门、11采样管、12橡胶塞、13口盖、14容量刻度条、15密封槽、16密封环、17拉柄)。排尿前打开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尿液通过导尿管接头3和导尿管2进入到尿袋1中,排尿结束后,关闭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将装满清水的注射器插入注射口9,推动注射器,注射器内的清洗液进入到清洗管7中,清洗液对单向阀9施加压力,使得单向阀9打开,清洗液通过清洗管7进入到第一阀门5和第二阀门6之间的导尿管2中,对导尿管2进行清洗,然后打开第二阀门6,将清洗液释放到尿袋1中,避免导尿管2内尿液残留,减小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率;需要对尿液进行化验时,先放空尿袋1中尿液,尿袋1承接尿液后,尿液会先进入排尿管4和采样管11中,将注射器针头穿过橡胶塞12并插入到采样管11中,对尿液进行吸取采样,可以方便定量的进行采样收集,而且防止尿液溅到地面造成污染。

图1 自制导尿引流袋示意图 图2图1 中A点放大示意图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引流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率,以及患者对置管满意度情况。
1.4 评价标准
置管满意度用院内自制问卷调查,问卷评分0~100分,评分90~100分为满意、70~89分为尚可、不足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尚可率。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行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流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引流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引流袋更换时间、尿路感染率对比
3 讨论
泌尿科作为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从过去临床实践看出,大部分患者无法自主排尿,部分患者甚至有术后排尿障碍,或部分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起身排尿等[2],这些都需要选择留置尿管处理,通过尿管引流出尿液,减少病床被弄脏。导尿引流袋主要是利用导尿管连接导尿装置,每次导尿后尿管有残余尿液,容易滋生细菌[3],从而诱发泌尿系感染风险升高,为此治疗期间需采样尿液并化验,但现有的尿道引流袋不便于尿液取样,从而需要探索一种新型的导尿引流袋,不仅利于导尿,而且方便采样检验[4]。
我院就收治的40例留置尿管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用普通引流袋,观察组用自制导尿引流袋,发现观察组引流袋更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置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用自制泌尿科用导尿引流袋,通过设置导尿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清洗管、注射口和单向阀,排尿前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尿液通过导尿管接头和导尿管进入到尿袋中,排尿结束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将装满清水的注射器插入注射口,推动注射器,注射器内的清洗液进入到清洗管中,清洗液对单向阀施加压力,使得单向阀打开,清洗液通过清洗管进入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的导尿管中,对导尿管进行清洗,然后打开第二阀门,将清洗液释放到尿袋中,避免导尿管内尿液残留,减小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率。同时,该自制导尿引流袋中通过设置采样管和橡胶塞,需要对尿液进行化验时,先放空尿袋中尿液,尿袋承接尿液后,尿液会先进入排尿管和采样管中,将注射器针头穿过橡胶塞并插入到采样管中,对尿液进行吸取采样,可以方便定量的进行采样收集,而且防止尿液溅到地面造成污染[5]。此外,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避免导尿管内尿液残留,减小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率,而且可以方便定量的进行采样收集,防止尿液溅到地面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留置尿管中应用自制导尿引流袋处理,相比普通引流袋而言,可延长引流袋更换时间,减少尿路感染,提高置管满意度,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蒙凤萍,朱巧燕.一种新型引流挂置袋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3):240.
[2]宋美璇,朱小霞,李显蓉.不同引流袋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尿路感染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8,33(2):31-33.
[3]马金凤,王红果,吐沙克孜·艾力, 等.仿生引流尿袋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17(26):3304-3305.
[4]郑爽,梁萱,郑利娜.抗返流引流袋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泌尿系感染预防的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2(7):1277-1277.
[5]关涛.抗反流引流袋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