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会玩的老师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 贺毅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成为研究者、发明者和探索者。而且越小越是这样,所以才有了那句话——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小时候也贪玩。
关键词:学习    格桑花      开拓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我将小蝌蚪带到了课堂上。那时也不知道是小蝌蚪,觉得很好奇,就时刻地盯着小蝌蚪看。以至于老师走过来都不知道。“小子,你站起来”! “上课眼睛不看黑板在看什么?!”老师大声说。
        “老师,这个黑色的小鱼为什么有两只脚呢?妈妈说小鱼是没有脚的。”我一边站起来,一边问。
        “这是数学课,你不专心听课看蝌蚪干什么!你喜欢蝌蚪,那我考考你,一只青蛙四条腿,12只青蛙多少条腿!”
        “老师,我……不知道”我愣愣地回答道
        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我低下了头,看着瓶子里面,被老师叫做“蝌蚪”的东西。心想这个从水沟里捉来的“小鱼”,为什么一天一天长出了脚呢?后来,我发现“小鱼”居然长出了四只腿,它不在水里游动了,而是一跳一跳的。再后来,在自然课上认识了这种叫做蝌蚪的小动物,知道了蝌蚪蜕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变态发育……这些科学词语仿佛是一道理性之光,引领着我走向了科学世界的大门。
        从那以后,放学回家的那条水沟,青蛙、小鱼、螺蛳、河蚌等小动物陪伴着我玩耍、成长、学习和探究,从小到大,从乡村到城市,当然,我也从曾经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位人民教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科学教学中的故事。
        回想起来,当初支撑着我走向科学教学的信念,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里出现的有趣的事和物,平凡普通的表象背后,往往能够给我带来无形的思考。这时我脑海里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越来越多的“为什么?”这是科学教学的源头,也是科学教学的目的。
        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李大钊在《青春》中曾写道: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先生所说的青年人应该饱含朝气,更有上进,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同样如此。
        我刚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时候,正是弱冠之年,二十岁。对于就读小学的孩子们,我更像一个是陪伴他们玩耍、成长的大哥哥。那时也正是出于玩心、也出于激起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我时常带着孩子们外出,让他们融入到自然中去探索、去思考。在我的家乡有一座山叫巴岳山,上山时要经过两棵神奇的黄桷树,      那两棵黄桷树长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个“黄桷门”。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去到那里,坐在黄桷门下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树形、树冠、生长纹路,“共生”现象等,告诉他们这种神奇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多年以后,我偶然在街上收到一个拥抱,在惊诧之中那个男孩告诉我,他一直都记得在上小学时,我带着他们在黄桷树下的那堂科学课,他们走出校园后,一直都在玩乐中探索科学、发现自然和生活的奥秘。长大的他已经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了。
        没有想到,一堂科学课,让孩子们一直留存着美好的回忆。
        2007年,我来到一所新的学校教书,此时的我三十多岁,已经是一个10岁孩子的父亲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一颗“玩心”。一次和孩子们玩建模制作,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当年的建模是用很小一块一块的泡沫塑料砖来砌房子,我和孩子们都以为很简单。没想到因为砖头是软的, 房子砌高了就变得东倒西歪的,样子很难看,而且速度也慢,在规定的时间里很难完成!看着孩子们泄气的样子,反倒激起了我的“玩心”。于是没事就待在实验室里不停地捣腾。终于,小时候见过大人们筑土坯墙的时候总是会用到的一个模子启发了我。于是,我用    KT板做好模子,孩子们再在模子外砌墙,结果是又快又平整,节约出了更多的时间去装饰。最后孩子们去参加区里的比赛,一举拿下8个一等奖中的7个,我也获得了最佳指导老师奖。
        没想到,“贪玩”的我顿时成了那帮孩子的偶像。
        光阴荏苒,一晃我都40多岁了,也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老腊肉”了。开始喜欢游览山水、赋一番闲逸;或喝茶饮酒,享一壶时光。2016年的暑假,我去到了西北的沙漠,行丝绸之路,一睹了雅丹风貌的壮丽;去到了贵州的凉山凉水,欣赏了幽幽青山,聆听了峡谷回声……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面对新校区一些陌生的面孔,我也不免紧张。心想,怎么跟这群熊孩子“套近乎”呢?思索良久,我晒出了暑假拍到的一些照片,一些我觉得好玩的照片。这张是拍摄于祁连山大草原的格桑花;这张是拍摄于张掖七彩丹霞的红土层;这张是拍摄于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瓢虫。我与他们分享格桑花是藏地植物, “格桑” 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它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暴,它开得愈灿烂。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最常见的一种野花。与他们分享丹霞地貌的红土看似快要脱落,实则很坚固,很结实,就像是我们在泥土中加入了胶水一般。与他们分享我所见到的不一样的瓢虫,它们躲在什么地方,喜欢以什么为食物等等。这样的讲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大家都争先恐后的举手,都要分享自己暑假的见闻,以及自己对日常科学小现象的疑问。那堂课,孩子们热情高涨,滔滔不绝,还说到了法布尔、爱迪生、鲁班等等。无形之中,我和孩子们建立起了一座桥梁,一座沟通分享、信任信赖的桥梁,既没有了生疏,也让孩子们对我的科学课充满了期待。
        真是没想到,随意按下的快门,让我瞬间又成为了孩子王。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曾说,“快乐学习能使学生自学不辍,并得到精神满足。”由此可见,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甚至创新,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何乐而不玩呢!
参考文献:
<1>徐雪勤. 做个“三会”老师,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尽情玩耍[J]. 新课程(小学)(1):147-147.
<2>丁昌金. 做一个快乐的老师[J]. 教师博览, 169(7):63.
<3>罗传东. 做一个具有“三心”的老师[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000(008):227-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