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80例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实施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指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满意度观察组分别为97.50%、95.00%,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咀嚼效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3)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为15.00%、2.50%,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可提高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有效改善其咀嚼效率,更快恢复咀嚼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口腔科;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口腔修复;牙体牙髓;正畸治疗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临床针对该疾病多采取口腔修复治疗,但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后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效果欠佳,鉴于此,有研究指出可对该疾病患者采取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1],本研究为探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针对8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开展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80例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的年龄为20~51岁,平均(36.15±12.47)岁,男女各有22例、18例,观察组的年龄为20~50岁,平均(35.89±12.25)岁,男女各有23例、17例,一般资料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将患牙断裂位置的牙周组织予以去除,对周围牙周及软组织进行消毒处理,常规应用无菌棉球充填止血,牙槽骨暴露后,对患牙进行种植修复。
观察组实施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先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常规引流、开髓、拔髓、扩根处理后,根据根管长度制备根管,采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对牙髓腔进行冲洗,对根管进行消毒,采用Ahlpus糊剂对根管予以充填;根管治疗2周后进行正畸修复治疗,将钢丝置于患者根管内进行固定,将其作为牵引桩,制备牵引弓,将牵引弓固定妥善,持续牵引1~2个月,待牵引完成后再实施牙冠修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咀嚼功能指标[包括咀嚼效率、咀嚼效率恢复正常时间,咀嚼效率采用称量法计算,咀嚼效率=(咀嚼食物总重量-剩余食物残渣重量)/咀嚼食物总重量×100%]、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护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 <60分不满意,60~79分满意,80~100分很满意,(满意例数+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率]。
1.4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2]:(1)痊愈:牙根尖及周围组织恢复正常,无并发症;(2)好转:牙根尖及周围组织基本正常,伴有轻微并发症,但经处理后好转;(3)无效:未达到痊愈、好转的评价标准。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例、百分率)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50%,较对照组85.00%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例(%)]

3讨论
牙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外力撞击或咀嚼硬物所致,其牙折部位多分布于上前牙,尤其是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发生率在牙折中占比较高[3-4]。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发病后其咀嚼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干扰到患者日常生活,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5],故临床需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予以重视,积极寻找有效治疗该疾病的方法。
以往,临床上针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多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去除患牙牙周组织,对牙槽骨进行种植修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但由于常规口腔修复时需去除患牙牙周组织,导致其治疗后的恢复速度缓慢,还易引发牙周炎或牙冠偏向,其远期预后并不理想[6]。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指出,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对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具有良好的疗效[7]。牙体牙髓联合正畸治疗主要是先对患者进行根管充填治疗,再对患者进行正畸牵引治疗,最后实施牙冠修复术,该治疗过程中无需去除患者的患牙牙周组织,患者术后发生牙周炎的概率较低,且该治疗方法属于联合治疗模式,有效保留了患者的患牙根部,经正畸牵引可减少牙冠偏向情况,修复后患者的牙体稳定性更好,其患牙咀嚼功能可更快、更好地恢复[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1)临床总有效率、满意度观察组分别为97.50%、95.00%,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口腔修复治疗中可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2)治疗后,观察组的咀嚼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咀嚼效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更早(P<0.05),说明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可更快、更好地改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咀嚼功能;(3)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还可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可提高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有效改善其咀嚼效率,更快恢复咀嚼功能,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洪切木·米吉提.牙体牙髓正畸在修复25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7):1634-1635.
[2]陈晓芸,蔡巧玲.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疗效比较[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2):103-105.
[3]方莉,王珊,朱文颖等.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治疗中采取牙体牙髓联合正畸 修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25(11):65-67.
[4]刘万松.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21-22.
[5]孙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7):3146-3147.
[6]袁欢.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用于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8,24(31):169-170.
[7]侯玉一.牙体牙髓正畸方法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082-4083.
[8]朱丽亚,刘晓锦,李洁等.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2979-2980.
[9]栾培胜.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5,5(3):121-122.
[10]米广平,雷小朋,范晶等.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7):74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