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高秀梅
[导读] 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从课程建设、经典诵读、书画艺术、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各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摘要: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从课程建设、经典诵读、书画艺术、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各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结晶,它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古代文学、诗词歌赋、书法、国画、民族道德等。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尽可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并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以民族传统文化为突破口,从课程建设、经典诵读、书画艺术、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作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许多经验。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充分运用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严格按照课程设置,配备师资,开足课时,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每个学期初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期末写教学总结。教务处每学期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学生作业,期末进行教学抽测。所有检查内容列入教师的量化考核,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诵读文化经典为导向,增强传统美德理论渗透
         1.积极参与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引领经典诵读教学工作。
        课题研究由教务处组织,挑选了部分优秀的语文教师参与研究。以课题为引领,对语文老师进行诵读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在日常教学中使经典诵读和教学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作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提升了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激发了学生对经典诗词的热爱,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效果显著。该课题现已结题。
         2.编写经典诵读校本教材,为诵读教学和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我校组织优秀语文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经典诵读读本》。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为三册:1—2年级一册,3—4年级一册,5—6年级一册。由学校出资印刷,学生人手一本。同时,为充分利用好这份教材,使诵读活动取得实效,各班制定了详细的诵读计划。同时对学生加强诵读指导。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每天早上拿出15分钟,由语文老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早读。另外,阅读课、语文课、校本课都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诵读情况由学校进行检查、评比、表彰。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境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经典诵读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国学兴趣。
        在每年举办一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上举办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先由各班学生和老师一起编排经典诵读节目,学校进行选拔,挑选优秀节目参加学校演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有优雅的配乐朗诵,有生动活泼的歌舞诵,有集体诵读,有个人诵读等。组织班级集体经典诵读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组织学生个人经典诵读比赛,给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质等。所有比赛和活动,学校都进行评比、表彰。
         4.积极参加校外经典诵读比赛和活动,以活动促交流,以比赛促效果。
        学校承办了滨州市第三届经典诵读大赛开幕式,全体学生表演了《弟子规》、《满江红》、《沁园春·雪》,场面宏大,形式新颖,学生的朗诵声情并茂,令参会的所有领导大加赞赏并获得特别贡献奖。电视台、新华网等都进行了报道。学校代表滨州市参加山东省“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获优秀奖。节目——歌舞诵《锄禾》和配乐诗朗诵《我的祖国》参加了滨城区迎新年“春之韵”诗文诵读晚会,并成为压轴节目,获得了高度赞扬等。


         三、以中国书画艺术为载体,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结合实际编写教材,努力打造我校书画教育的特色
        我校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学生的书画教材。教材由《中国书法教程》和《中国画教程》两部分组成。书法教程与中国画教程都编有三册,1-3年级第一册,4-6年级第二册,7-9年级第三册,内容由易到难,按照摹、描、临、创作,循序渐进。
         2、利用多种措施,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兴趣
        (1)成立书画兴趣小组。全校学生人人练习书画,这是最基础的兴趣小组;在此基础上各班挑选出十位左右的书画苗子作为班级兴趣小组;然后各班推荐书画优秀生组成校级兴趣小组。校级兴趣小组由吕新伟、崔俊峰、巴学志、徐海云、孙越等几位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兼任各班的书画教学、训练指导。
        (2)定期举办作品展。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书画作品展,展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全体学生观摩学习。
        (3)举行多种形式的书画竞赛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师生书画竞赛。在大型活动中(如校园艺术节)举行书法绘画表演,为师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除此以外还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4)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装裱,作为艺术品在校园内展示,是学生的一种荣耀,这既是对学生付出的肯定,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
         四、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平台,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我校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打造校园特色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来建设。大到楼内文化,小到一块警示牌,都体现出浓浓的国学氛围,优雅而和谐。特别是整个教学楼的走廊文化由德育处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布置。公共部分,不同楼层不同主题:一楼主题是“以圣贤为伴,与经典同行”,都是经典诗词。二楼主题是“赏艺术之花,品名作魅力”,都是古今国画名作。三楼主题是“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都是古代孝道故事和感恩名言名作。各班教室的走廊则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主题丰富多彩,内容各具特色,版面美观新颖。诗配画、经典诗词手抄报、绘画、书法等,美不胜收。
         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内化传统文化教育内涵
         1、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每学期都会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中挑选适合学生观看的3部以上的影片,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或者让学生在家观看,然后写观后感。学生先后观看的影片有《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举起手来》、《鸡毛信》等。
         2、结合节日深入开展庆祝活动,传承传统美德
        “生活即教育”。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是尊重和热爱自己民族的表现。我校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纪念活动。如:春节——背对联、写春联活动;雷锋纪念日——学雷锋、见行动活动;“三、八”妇女节——感恩实践活动;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端午节——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节——“感谢师恩”活动;中秋节、重阳节——尊老、敬老活动;国庆征文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节日的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校通过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修养,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有了明显的升华,又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德.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科核心素养[J].基础教育参考,2018.
        【2】葛晨虹.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承文化传统[J].伦理学研究,2003(04):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