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张连荣
[导读]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而俗话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生活。人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因此,教育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教育能够为人更好地生活提供指导,而生活则为教育提供了诸多资源,要想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还是应当从生活入手。如今,学科教育的改革进程不断创新与发展,生活化教学也被逐渐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也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因此,本篇文章对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生活化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创新生物课堂的模式,提升高中教育的质量,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高中;生活化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理念,也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并不密切,生活化的形式较为常见,但缺乏实际的内容。因此,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应从具体的内容入手,创建生活化的情境,丰富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还应重视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搭建起生物课堂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提升整体教学的质量。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辅助知识内容实施的情感氛围。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从而加深对教学的体验感;还能给学生的探究思路提供多重角度,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共鸣,提高兴趣,学会质疑,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在导入阶段创设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师:“小明的弟弟刚刚出生,妹妹看到弟弟需要带尿不湿后开始嘲笑弟弟。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制止妹妹的这种行为呢?”多数学生回答说给妹妹讲道理。师:“那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来寻找答案吧。”而在后续的内容中,学生就会了解到婴儿尿床而成人能够憋尿是因为大脑的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低级神经中枢的因素。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二、教学资源生活化
        教学资源是指为课堂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可供利用并有效的素材,其是探究学习的基础保障,也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但在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往往以课本教材为基准,形式较为单一,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发散与发展。因此,促使教学资源生活化,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还能为学生的知识探究提供诸多可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授《细胞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时,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掌握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一过程中,势必要进行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如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时,教师可以将观察物体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将生活中任何感兴趣的、有观察欲望的叶片在高倍镜下进行观察,也要提前告知学生,只有藓类叶片不需要处理可以直接观察,但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能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加多样性。
        三、教学实践生活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单纯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在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掌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而高中生物正是一门重视实践能力的学科,因此,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从而带动综合能力的创新发展。
        例如,在讲授《人类遗传病》这节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遗传病知识的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下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实地采访等方式,自主选择一种常见的遗传病,进行发病率调查。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业压力较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调查,小组内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一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完善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深度了解和探究,同时,丰富了教学的形式内容,使得教育不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更深入到了生活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这一模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和体验感,还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对知识探究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生活化”不光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更要具备真实的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情景、问题入手,逐渐培养对知识的探究和解决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深化自身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从而不断更新教学素材的挖掘力度和深度,在完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带动教学水平的高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陶莹莹.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03):147.
        [2]黄奎声.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