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体现,无法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就会对良好教学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课堂;教师;自主学习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显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立足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愿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一堂成功的课,应从导入新课起,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另外,准确适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从而激活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转变教师角色--主角变配角?
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课后,教师要融入这些学生中,既辅导知识又辅导学法,解决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帮助每一个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
三、由师变为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学生,才可了解学生,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四、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乐学
课堂的开放,是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下的开放。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情境,凡是能通过动手操作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
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可以先不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这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倾听别人发言的机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而且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展示了自我,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死板的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它强调技能的训练,同时,强调在妙趣横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开放的、创造的、自主的、综合的训练。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探讨过程中要求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传统教育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比较,“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
3、培养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交往的能力。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
4、培养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此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
5、培养和提高管理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多数学生自理能力比较差,更谈不上有多大的管理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因此必然涉及组织和管理问题,怎样协调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人事关系,怎样调动每个人活动的积极性,学生都会得到体验,得到经验积累,管理能力就会在探究过程中得以形成,得到发展。
总之,我们时刻要铭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体,起引领的作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要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助;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这是我们的坚持。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爱上学习,能够奋发图强、金榜题名,我们永远会为之努力,为之坚持!
参考文献:
[1]张建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215.
[2]陈文婧.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5):169-170.
[3]徐艳丽.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华夏教师,2019(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