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区域活动与阅读教学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尝试通过创设支持性的区域环境,即邀请幼儿参与阅读角创设,培养阅读兴趣;通过在分区游戏环境创设中渗透,培养阅读习惯。同时,我们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提高幼儿运用绘本的能力,充分发挥阅读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区域活动;绘本阅读;整合;策略
在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基于此,在“整体性”理念的指引下,在语言领域阅读教学中,我们尝试把区域活动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此本文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创设支持性的区域环境,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与习惯
(一)邀请幼儿参与阅读角创设,培养阅读兴趣
区域环境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之中,还体现在环境创设过程之中。因此在进行阅读角区域环境创设时,教师可以邀请孩子们参与其中,在师幼合作创设阅读区角的过程中,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阅读活动的效果,让孩子们享受到参与阅读区域活动的乐趣。在投放阅读区操作材料方面,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使得他们可以提前积累一些阅读区活动的前期经验,同时也使阅读区操作材料更符合他们的游戏需求,进而在一个具有支持性特点的阅读区环境与材料支撑下,促进幼儿有效发展。
在参与阅读区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说:“我希望这里有可以坐的东西,小椅子、小沙发都行!”有的孩子则说:“阅读区要亮,这样看书不费劲儿,不容易得近视眼!”“还要安静,不能跟建构区放在一块!”孩子们各抒己见,从而使最终建立起来的阅读区更符合他们的需求。而在绘本投放方面,孩子们说他们可以把自己看过的绘本拿来,分享给小伙伴,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熟悉的绘本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不用教师来讲了。
(二)分区游戏环境创设中渗透,培养阅读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各个区域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也要将其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如让孩子们给每个区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随时渗透识字及阅读的教育要求。而在大班各个区域规则的展示中,教师鼓励孩子们用图片和文字共同来展示规则,以提高他们阅读图片与文字的意识,为将来进入小学识字、写字做了准备,在随处可见的区域阅读环境的影响下,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又如在“小吃店”菜单的设计方面,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自制菜单,在自主制作中培养幼儿阅读自制菜单的习惯。
二、以绘本阅读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一)以绘本为载体的表演游戏活动
近年来,我们尝试以绘本阅读活动为载体,开展绘本剧表演游戏,即让表演区变成绘本阅读活动的展示场。在这里,孩子们轮流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在绘本剧情景中玩角色表演游戏,在表演对话中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帮助他们掌握绘本故事中的情节,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等。在创编绘本剧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究,即孩子们通过商量的方式分配角色、研究道具如何制作、怎样设计海报等,这一切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的机会,对于他们的交往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如在阅读了《想要学魔法的爱探险》后,在表演区孩子们一边开火车一边表演,他们一起讨论如何用纸箱做一列很长的火车,商量由谁来做“火车头”……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放权”让孩子们自主探究,让他们在真实的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调整,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增强他们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
(二)亲子阅读制作个性化专属绘本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阅读绘本时,他们会问这个字怎么念,那个字是什么意思。而在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结尾不满意时,对自己创编结尾也充满了兴趣。如在一次阅读区开展的亲子阅读活动中,有一个家庭提出要续写《我的幸运一天》,编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在这个家庭的带动下,家长和孩子合作一起制作了专属于他们的个性化绘本。其中家长负责文字部分,孩子负责画插图。有的家庭在文字和插图创作方面都由幼儿来完成,虽然孩子们的前书写经验有限,但是他们能够解读自己的文字,从而使自制绘本更富有童真童趣,有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语言领域核心经验。
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为了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其中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阅读课程的实施进行有机整合,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时空,不但拓宽了阅读课程实施的形式,还丰富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同时为家园共育创造了机会,开发和利用了家长优势资源。本文从创造支持性的阅读区域环境以及有效运用绘本阅读等视角,探讨了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以及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陶慧.区域活动中绘本有效阅读的指导策略[J].华夏教师,2018(33):79-80.
[2]钟艳,朱霞.浅谈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8(2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