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圈里流传一句话: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文言文排名居第一位是有理由的:许多文言文距今年代久远,在语文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许多字词的意义与现在相去甚远,通假现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和大家存在着不可忽略的距离感,理解、学习起来确实有难度。同样怕文言文教学的还有老师。学生不好学,老师不好教。这老师们对文言文的“怕”,在于文言文教学要落到实处的话,让学生把握文意少不了翻译这一环节。如果用传统的翻译教学手段,逐字逐句让学生翻译按部就班展开的话,会比较的无趣乏味。笔者统计过自己和同事的文言文翻译教学环节,学生整堂课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致,会随着翻译延伸的时长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教学 走心 绘声绘色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课堂,如何让文言文教学不再乏味无趣?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方向的探究,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升了他们学习后的获得感,从而让学生渐渐地接纳文言文、喜欢上文言文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
首先,用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一堂课有个精彩的开头,会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篇目,不同学情,结合课文内容,筛选整合可用的教学资源,设计能吸引住学生“耳目”,让学生“走心”的导入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名言警句导入。第一次教《伤仲永》,开头导入运用的名言是: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2015年在参加湘乡市教学能手比赛赛课时,《伤仲永》同课异构,我这样设计导入名言: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有的时候,“成功乃失败之母”。
动画导入。有的历史名人故事篇目,找到生动有趣的短小动画片来导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孙权劝学》时,我在网上找到“好看视频”里的小视频,动画版本,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提问和质疑,积极思考和分享,学习氛围浓厚,重点落实,难点予以突破,教学环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课后,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这节课真有趣,下次上课还放动画咯!”在教学《愚公移山》篇目时,我也采用了播放动画片进行导入,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故事导入。历史的篇人物的篇目也可以采用故事导入发。例如学习《隆中对》时,我设计过讲“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再用感叹的语气诵读“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呀”,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带着探究的心理去学习课文。也采用讲“三顾茅庐”的故事进行导入。教蒲松林的《狼》时,我也用故事导入,教师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讲述不同境况下屠夫与狼的交锋,用“声临其境”的表现力把学生带入“案发现场”。
对于文言中的山水小品和游记类作品,可以采用声像资料导入。把充满激情的朗诵与实景画面结合起来,立体呈现于学生眼前,用视听享受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教学《三峡》,我采用“话说长江”的声像资料;学习《观潮》,我采用声像资料《钱塘江潮》。《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音乐导入。
教学《愚公移山》,还采用过播放歌曲——江涛的《愚公移山》进行过导入,课文学完后,音乐老师跟进教学了这首歌曲。
文言文教学导入的方法还有不少,不一一赘述。
其次,多采用“花式翻译”。文言学习过程中,感知文意十分重要。老师一般采用的常规教学环节中都要落实到字词句的释词译句上来。如何把这种“老生常谈”的翻译注释环节变得有趣好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呢?我设计过这样几种方式:
导游解说式。游记类文言文的翻译,用导游“解说词”来呈现。在教学《醉翁亭记》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天气晴好,这样天气最适合旅游了。我们去哪里游玩呢?去醉翁亭走走看看吧。可是,老师也没有去过,人生地不熟的,我们需要找导游,边走边看边听导游解说。然后明确活动要求和任务: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做导游,各个小组承包不同场景的解说,其余同学和老师一起扮演游客,结合文章内容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一名活泼大胆的同学承担了滁州城整体提点的解说,有“游客”马上质疑,“滁州城四面都是山,从哪里看出来的?”有学生告诉他,“环”。在学生解说不到位的时候,教师适当的通过“游客提问”来予以引导。
对手辩论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人物,用现代语言来演绎故事中任务的语言,有时辅之以身体语言。学习《愚公移山》和《两小儿辩日》《庄子》二则等篇目,均可以采用人物论辩的方式,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体会人物的性格。
话剧表演式。教学《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村中人、渔人、太守、刘子骥,结合文本内容揣摩他们各自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加入内心独白和旁白,把渔人进出桃花源的随见所闻所感十分清楚的予以呈现,学生不用对文章逐字逐句的翻译,也达到了把握文意的效果。
擂台PK式。对于大部分文言篇目的解字释词译句环节,都可以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设计成学生分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会调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翻译达人秀”“特殊别动队”“殊途同归”“今古穿越”......是我常用的比赛环节名称,这样的“巧立名目”远远比翻译句子、归纳动词的特殊用法、概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积极的探究中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
余映潮老师曾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不要总是一副平板、机械的面孔,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浪漫,给学生一点畅想,给学生一点说笑,多给学生一点表演。这样教师也能自得其乐。
二十多年的文言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摸索、探究文言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经历了照本宣科、古今对译的为教而教,到现在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和学生的兴趣的激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怕文言文,在学习文言文中收获快乐和进步的渐进成长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要追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精益求精,教无定法,教无止境。
参考文献:
<1>王娜. 有滋有味学文言——文言文趣味教学小议[J]. 学周刊(28):75-76.
<2>谷明红,周珺红. 让文言文“有滋有味”——浅谈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5期):281-282.
<3>李广仁. 知之不如乐之乐之不如好之——浅谈新课标下中学文言文教学[J]. 时代报告:学术版(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