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讲授、练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但整体教学的趣味性不强,对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差。对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详细分析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实践
现如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能力成长的基础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刚步入校园,所以学习意识并不强,他们的学习还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一定的施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时,我们教师就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接下来笔者就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英文原版动画、注重实践应用、采用科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和各位一线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英文原版动画,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人类对于语言的学习首先是听说信息,听也是人们获取信息最关键的途径。小学英语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历听说读写练四个基础阶段,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而言,我们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听力环境,英文原版动画片具有的特点就是:画面感强、有活泼的语言动作,并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英文原版动画片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播放“狮子王辛巴”动画片时,教师可以选择句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练习。比如第一部分,童年辛巴和老狮子王遇害的一个片段,我们可以拿它作为听力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听力学习。
Simba:Hey,Nala.
Nala:Hi,Simba.
Simba:Come on.I just heard about this great place.
……
Simba之前答应过Scar永远不去那个危险的地方,但是还是约Nala奔向那片未知的土地,等待它们的会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背景,教师可以在观看前就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What will be waiting for them?
二、注重实际应用,加强单词语句记忆
语言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学教师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计划创新教学形式,以此来实现小学阶段的英语高效教学。由于中文语法和英文的语法性差异较大,所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很难找到适宜的语言环境,因此就经常会出现中国式英语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进行简单的单词、句子、短语相辅相成的教学,促进他们进行相互的记忆,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例如,在平常的生活中,笔者会引导学生进行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此在日常点滴的渗透中,学生就能够提升自身的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在进行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时,笔者会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地学生进行组别的划分,并给每个小组都指定一个对话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开始进行自由的对话。如,有的小组之间是购买东西;有的小组之间是去旅游等。同时,在学生的对话练习中,笔者还会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害怕说错话,要有信心。如此,通过实际应用教学,就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单词、语句的记忆和理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采用科学评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存在着不自信的情况。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认为自己在学习英语方面缺乏天赋,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表现和潜力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努力和提升。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会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为了确保评价的连续性,笔者为每名学生都建立了“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袋”,对学生阶段性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查看档案袋,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也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去改进,从而实现英语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随着课程的改革与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国家对于学生英语教育也显得越发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瑜.核心素养与小学英语教学如何融合[J].文教资料,2018(32):233-234.
[2]佟丽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