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教学语言魅力 促有效体育课堂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周小燕
[导读] 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方式是语言表达
        【摘要】 课堂教学最直接最根本的教学方式是语言表达。教学中能能否吸引学生求学兴趣,展现课堂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语言的运用至关重要。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再多样、再先进也必定通过教师的语言来施教,因此,合理巧妙的教学语言能构建活力的课堂,而一堂有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语言   有效课堂
【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学语言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体育教学语言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巧妙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积极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达到教学效果。
        我们常常疑惑:为什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动作?为什么我讲解得这么详细学生还不理解?殊不知,在教学中语言的组织、表达的先后、描述的详略,哪怕只是语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都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语言技能,还得会巧用语言,展现语言魅力。
        下面通过几则案例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与课堂观摩来谈谈教学语言,与大家共勉。
        1.“激情”语言促有效课堂
        案例:一年级学生上《模仿动物跳跃》一课
        片段1
师A: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模仿各种动物跳,我先给大家示范小兔子跳
(老师示范),大家会吗?
生:会!
师A: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练习,然后大家自己去练习,想想还有什么动物是会跳的呢,练习后小朋友来展示一下。
师A:嗯,这位小朋友跳得很好,大家一起来模仿一下。
片段2
师B:同学们,看老师(小兔子跳示范),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谁和老师一起跳起来?
生:小兔子!小兔子!…… 我来!我来!(大家纷纷跳起来)
老师,我跳得好吗?
师B:哇,小朋友真厉害,马上就猜出来了。哦,你跳得真高!哦,你跳得跟小白兔一模一样!哦,你也模仿得很像!你们太棒了。这位小朋友跳得真远,但不要撞同学哦。
师B: 今天,我们这节课内容就是模仿小动物跳,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蹦蹦跳跳?看看哪些小朋友跳得好,模仿得最像。
这个教学片段中师A语言平淡,师B语言激情,充满感情。我看到了不同的
教学氛围,明显后者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师生的互动很融洽,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可见,教学中教师语言首要的是能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准确”语言促有效课堂
        案例: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第二课时
        片段1:教师进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内容,讲解技术动作:做好预备姿势,两膝微曲,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右手持球的后下方,左手持球的左侧上方,球放在右肩上侧,投篮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发力,同时推右手到最高点时用食指和中指将球拨出,压腕,身体向前上方充分展开。有一定基础后,教师强调出手后用食指中指拨球,出手后身体向前上方展开,学生在这节课中针对性练习,提高了对球的控制力,进球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片段2:教师技术动作讲解:在投篮时,两前脚掌用力蹬地发力,同时推右手到最高点时将球拨出,身体向前充分展开。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多次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强调出手后要用手指拨球,身体跟上向前。

学生也积极配合,但是,一些学生控球不稳,球的高度也不够,教师一直说缺点,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课堂氛围差。教学效果一般。
        两节类似的课,教学流程基本一致,但教学效果有差异,片段1好于片段2,细细分析,关键在于教师对技术动作生成时的讲解准确度、精细度上有差别,片段1教师指出球后用食指中指拨球,身体向前上方,指向性更明确,进而学生掌握的动作更到位。
        准确性是体育教学语言的“灵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准确地运用语言,讲述动作要领,阐述动作概念,在阐明运动实际动作概念时候,语言要谨慎有条理有逻辑,关键性强的要领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前后矛盾,运用准确的语言,能使技术动作拥有“生命”。有生命的课堂能不精彩?
    3.“简练”语言促有效课堂点亮课堂
        案例:五年级《肩肘倒立》第一课时
        在主教材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自己进行了完整示范,然后开始讲解:同学们肩肘倒立动作我们从直腿坐开始,身体前倾迅速后倒,腰部、背部、肩部依次着垫,接着举腿脚尖绷直、翻臀,当向后滚动至小腿超过头部时,向上伸腿、展髋、挺直身体,同时两手撑腰后侧,夹肘,成肘、颈、肩支撑的倒立姿势。然后,老师换了个角度继续说,老师再给大家示范一次,接着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生怕学生不明白,讲解得非常仔细。之后,老师又说,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口诀:上体后倒腿上举,两臂夹肘紧压垫,屈肘内收手撑腰,伸髋收腹腿蹬直。可能怕学生没记住老师又强调了一次后倒要快,翻臀展髋,脚尖要绷直,手肘该如何。学生多次练习,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第一、讲解过于详细、反复,让人觉得繁琐。一系列的动作要求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学习起来缩手缩脚,生怕做错。技术动作可以简化为“后倒翻臀、展髋举腿、夹肘撑腰”。精简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练习起来更自信。三个技术要点做到了,肩肘倒立的完整动作也就变得水到渠成了。第二、讲解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减少,这样还怎么让一堂课活起来的呢?再如:篮球三步上篮:一大、二小、三高跳,排球垫球教学:一夹、二插、三抬。
    教师的语言需要锤炼,不是越仔细越详细的讲解就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用简练的语句来概括,学生更容易接受。这必定会让教学课堂更闪亮,更有活力。
        4“巧妙”语言促有效课堂
        片段1:二年级原地正面投掷轻物体。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之后,组织集中讲解投掷的要点:快速挥臂、出手角度高等。正当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安静整齐的队伍中突然出现一个纸球,又高又远的划过上空落在前方,“哇哦……”学生发出一声惊叹。“请这位学生出列!”听到老师这么一说大家立刻安静下来。“请这位同学再扔一次,大家想想他为什么能仍得这么远?”“他扔得很高”、“他手臂甩的很快” ……“这么同学的确扔得很好,不过下次记得扔之前如果能举手告诉老师的话会更好。”
        这老师抓住了课堂突发现象不仅巧妙地把教学的要点结合进去还由学生自己思考说出教学要点,相信对教学内容学生会记得更深刻。教师后来的语言提醒不仅免去了该学生被正面批评的尴尬还展现了教学的技术动作,可谓一举两得。
        展现教学语言魅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语言能有的放矢,使得课堂不再那么沉闷、枯燥,变得好玩、有趣、充满活力。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可以相差二十倍”。的确,我们从一个个的案例中体会到教学语言的魅力。巧用语言艺术,让课堂变得更有效。我们要在平日中不断地学习、研究、完善、精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促进有效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赵卫新,谢玉娟.体育教学语言魅力的缺失[J].体育教学 .2015.8
[2]张春耕.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