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是一门具有艺术特色的学科,能够向学生展示这个世界的美,让学生看到五彩斑斓的景象。小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时候,不能只用自己的眼睛观赏,还要学会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创作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把握。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美术的价值,学会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丰富学生的想象。
一、借鉴生活的明月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开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进行欣赏,发现美术在生活中的现实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创作中借鉴生活的明月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动手操作能力。生活,让美术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使得生活成了美术的温室。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术,可以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了解美术的艺术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生活的这一元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快学生美术创作的步伐。
在学习“我设计的自行车”时,笔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自行车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观察,让学生熟悉自行车的应用。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行车类型后,知道了自行车既具有实用价值,还拥有美术价值。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对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自行车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学生在观察中,知道了自行车中包含轮胎、车座、车铃等,认识到了自行车是一种代替人们步行的交通工具。笔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自行车的创意,设计自行车的草图,并利用一次性餐盘、橡皮泥等材料进行自行车制作。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自行车的过程中,熟悉了自行车的结构特点,融入了自己大胆的想象,用画笔描画了自己心中的自行车,并结合设计图完成了自行车的制作,感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借鉴生活的明月光,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借鉴情境的明月光——培养学生利用情境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以课堂情境为开端,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灵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身到美术课堂中来,借鉴情境的明月光,培养学生利用情境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情境下,体会美术知识的点点滴滴,能够看到美术创作的依据,看到美术创作发展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情境,要懂得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美的享受,促进学生对美术情感的感悟。
在学习“我画的动漫形象”时,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不同类型的卡通画,诸如《葫芦娃》《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卡通画的形式特点。学生观看动画视频后,对卡通画有了更加浓烈的热情,想要尽快掌握卡通画绘画的方法。笔者顺势向学生传播了卡通画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讲述了卡通画的历史,并结合动画中的葫芦娃、喜羊羊等形象为学生展示了卡通画的造型特点。学生在此基础上,熟悉了卡通画的相关知识,想要用自己的画笔来绘画卡通画。笔者便为学生设置了绘画任务,让学生先通过描摹来熟悉卡通画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按比例放大人物形象,体现出夸张的绘画手法。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掌握了用线要流畅,造型要夸张的方法。笔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卡通画形象,协调颜色的搭配。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不同风格的绘画人物,展示了自己对卡通画的理解。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借鉴情境的明月光,培养了学生利用情境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借鉴问题的明月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以课堂问题为开端,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有所表现,突出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美术学习的方法,借鉴问题的明月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部分学生在进行美术操作体验的时候,不懂得科学思考,没有形成成熟的学习框架,导致美术作品缺乏鲜明的特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综合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学习“陶泥的世界”时,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用品,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陶泥,塑造立体的生活用品,展示自己的个性。学生观察生活用品后,挑选了自己喜欢的模型。笔者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国,指点学生利用揉,搓,粘等技法将不同的陶泥半成品组合一起,制作常见的生活用品。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陶泥的特点,体会到了美术动手操作的意义。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笔者还针对学生的作品对学生进行了提问:你认为哪件作品你最喜欢?说一说原因?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出彩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你在制作陶泥制品的时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围绕问题,对作品进行了分析,说出了自己对陶泥制品的想法,对作品进行了反思,意识到了学无止境。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借鉴实践的明月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借鉴合作的明月光——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以学生的合作为开端,让学生聚集在一起,对美术知识进行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的沟通,使学生学会借鉴合作的明月光,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时候,容易因为自身的限制,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扩大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凝聚在一起,互相帮助,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共同创新美术作品。
在学习“废旧物的新生命”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学会利用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进行设计,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废纸筒、方纸盒、木条、剪刀等材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这些材料来为废旧物赋予新生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拿到美术材料后,开动了自己的脑筋,与组内小伙伴一起,先是讨论分析了废旧材料的形状,接着又在纸上进行了绘画设计,确定了作品的大致轮廓。学生利用废纸筒、方纸盒、木条、剪刀等材料开始了美术创造,表现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创作出了不同风格的人像,认识到了废旧物品的价值,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笔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评价,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借鉴合作的明月光,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本文通过为学生借鉴生活的明月光、借鉴情境的明月光、借鉴问题的明月光、借鉴合作的明月光,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利用情境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鹏. 小学美术课堂中创作思维的培养[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229-1232.
[2]张晓梅.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58-59.
[3]闫丽丽.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35-136.
[4]王茂翠.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