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杨丹斌
[导读] 美术鉴赏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业和实践性课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美术鉴赏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性课业和实践性课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特点,才能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美术鉴赏的目的,充分发挥美术鉴赏在美术课教学中的纳性和指导性的作用。它有以下三个特点:(1)观赏性。即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接受教育,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2)自主性。鉴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比之其他活动更需要自己的积极而独立的思维活动——观察、思考、判断和想象。教师责任在于启发学生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经验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3)表述的语言性,教师在鉴赏课上要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素养。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食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根据美术鉴赏课的特点,可把其教学法归纳为“讲、看、谈”三结合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把三结合的方式交叉运用到美术鉴赏课中去,总结出了四种教法。从教学的总体效果看,无论是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上,还是审美品味的提高上,均证明了这些鉴赏法的作用正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效应。现将四种教法作以展示,以求广大专家和同行共同研讨:
        (一)现场鉴赏法。即让学生对他们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鉴赏,易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对作品的直观知识,进而有意识地去欣赏,激发他们对作品的理性认识。例如:带学生参观学校书画展室的名人字画作品,请学生介绍他见过的、喜欢的艺术作品,谈自己的感受。充分发挥学生“谈”的能力,增添学生对作品的亲切感,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习热情。上雕塑课时,结合我校“学子园”及教学区的校园雕塑、县城城雕等实景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原作品的真实魅力,了解其丰富内涵,学习其表现方法,这样学生很有新鲜感,兴趣非常浓,对本课所讲授的知识(雕塑特点)接受特别快。
        (二)故事助兴法。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曲折动人的故事有吸引力,这是人的一种求知需要。因为故事有情节性,猜想性,神秘感,十分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一些美术作品的故事性强,可以借题发挥,引发鉴赏。采用此种方法鉴赏,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集中,思路开阔,如临其境,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的感染。例如:在鉴赏表现主义绘画《呐喊》时,我通过讲述画家蒙克的悲惨遭遇,以及此画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印象尤为深刻,产生了对画家不幸遭遇的同情,加深了学生对表现主义绘画特点的理解。


        精彩的故事需要教师平时多阅读书籍,多注意收集素材,多积累。讲述时,注意语言、情感的运用,力争做到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三)设疑启发法。讲述法是美术鉴赏教学常用方法,但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不能满堂灌。在讲述理论知识基础上,围绕作品内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设疑问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猎奇心理很有帮助。例如:欣赏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他究竟在思考什么?”让学生开展联想,进入角色,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学习;鉴赏油画《蒙娜丽莎》时,设问“她究竟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已见,讨论十分激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一些方法技巧:如设计问题要精辟,有新鲜感,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回答效果、难易得当。注意启发性,能引导思考,有利于思考。
        (四)身临其“境”法。对一些不便于亲自去感受的地方可借助网络和现代化手段来辅助完成,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中国山水画鉴赏》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在多媒体平台下,感受我国的名山大川的真实图片,接着看画家笔下的名山大川形象:古代山水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许多同学认真观察,津津乐道,甚是惊奇,在学生们止不住发出赞叹声之际,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南、北方山水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达到鉴赏的目的;又如鉴赏现代山水画家贾又福的《太行丰碑》,通过截取电影《黄河绝恋》中的一些电影画面(太行山场景),对“写意山水画是画家主观感情抒发”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得以加深理解。人造“境”的诞生和运用,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多操作、多实践,功到“境”自成。
        通过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上好美术鉴赏课,就要打破以往的满堂灌输模式,必须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鉴赏活动中进行真实的体验,抒发真实的感受,这样的美术鉴赏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应该加强体验式教学,不断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以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高中生在鉴赏中体验到美术的艺术魅力;将教学内容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让高中生在鉴赏活动中体验到鉴赏的快乐;注重点拨与引导,启发高中生感知美术。
        参考文献:
        吴东梁  樊学川:普通中学美术课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