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吴清松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从而保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成长成才。在这样的教育形势下,体育学科的重要位置就得到凸显,在教学中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本篇文章对课堂教学手段和教育形式的革新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性;策略
        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是完善初中教育整体效率的保障。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具备一定的参与热情,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受教师教学形式单一、课程内容枯燥等因素的影响,逐渐消磨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革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力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出发点,丰富课堂的整体内容,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此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投入力度,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对于教育而言,不论实施哪种教学方法,最重要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参与感的关键,也是课堂效率的保障。对于体育这门学科而言,在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普遍存在参与热情,但受教师灌输式讲授、单一化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优势逐渐减弱甚至消亡;也有教师过度使用这一优势,采用放任不管的教学态度,任由学生以兴趣为引导,使得体育教学的秩序杂乱无章,影响着体育课堂的整体质量。
        因此,如何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当前体育改革的探索方向。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通过语言、故事、视频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指明本节课的探究方向,还能使学生充分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和想象,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求知和训练的目的,收获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二、多样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
        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革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求和特点,实施更加契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突出教学的重点,并帮助解决较难的问题,为体育课堂带来诸多可能,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更加考验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因为需要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状况,进行“对症下药”。例如,在进行“足球头顶球”的训练课程时,作为足球技能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相对集中的动作训练,这一过程是枯燥的。这时,教师就可以融入游戏的形式,来中和这一过程的枯燥感。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学生以手传球、头顶球这样的顺序,完成四人间的接力,率先完成的小组获胜。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还能循序渐进地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从而使得整体训练过程更加连贯流畅。而在理论知识的讲授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当“一日小老师”,提前查阅资料理解理论知识,并和同学进行分享。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突出学生主体,实现有效管理
        对于整体教学而言,课堂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体育这一学科而言,课堂管理存在特殊的难度,其教学场所不光局限于教室,更多的时候在室外,这对教师实施监控和管理提供了难度。教师既要让学生得到充足的训练空间,还要控制学生能够不做不当的课堂行为。因此,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是必要的。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从而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还能保障课堂的秩序。例如,在进行“篮球基本技能训练”时,教师必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训练时间,为了保障学生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训练小组,并自主选择组长,训练的成果会进行小组之间的评比,而选出的组长要维护好组内的秩序,并监督成员的训练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组长能够保证成员的服从,评比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增强自觉性。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当下,学校、教师都应重视起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从而积极革新体育教育的内容、形式,构建高效稳定的体育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重要的引导者,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还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方法,来增添体育课堂的活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合理化的教学评价,增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信心,从而为教育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悝. 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 学周刊,2019(31):147.
        [2]符彦.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 内蒙古教育,2019(33):69-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