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孙小燕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学前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学前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一些重要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外,也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与能力,以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与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媒体教学,培养审美意识”“联系生活,增强审美情绪”“注重方法,提升审美境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学前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策略探究。
        关键词:学前美术;审美能力;媒体;生活;方法
        审美能力即艺术鉴赏能力,是学生发现认识、评价美的途径,是一种精神食粮,是陶治学生内心艺术情操的重要途径。而学前美术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不容乐观的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现阶段的学前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其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多的仍是注重教授学生一些重要的美术理论知识与绘画方法,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是难以落实;其二,因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在实际教学中仍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久而久之,不但大大扼杀掉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现状,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显然已成为每个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媒体教学,培养审美意识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对于学前美术教学来看,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意识也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学期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作用,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来有效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引导下深刻感受和体验到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内在“美”,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教学“黑白装饰画”这一课时,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我会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与艺术效果是什么?当你看到这些优美的黑白装饰画时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以此来有效激活学生的审美思维,并引出本节课题;然后,待学生回答结束后,我会给予一定的口头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接着,我会再次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黑白装饰画与彩色画,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幅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之处?之后,在学生交流讨论中,我会打开课前精心制作的PPT课件为学生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其一,运用点、线、面,不同材料,通过剪、贴、画等方法创作黑白装饰画,以让学生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其二,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黑白装饰画,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联系生活,增强审美情绪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可见,发现“美”的眼睛离不开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美并不是虚幻缥缈的,而是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而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来看,审美源于生活,生活是提高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美,动植物以及各种生活现象,存在着大量的新奇而又美丽的形状与色彩,无疑是给学前美术教学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课堂,对增强学生的审美情绪以及提高其美术审美品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为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观察、留意生活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从分析生活现象中逐渐增强自身的审美情绪,在生活审美中培养自身“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写意山水画法”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情绪以及提高其审美品味,我会采用生活教学法展开教学,即:一方面,我会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本节课的理论性知识,如:其一,利用课前制作好的课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状况,并对其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其二,为学生示范绘制山水画的具体步骤,并指导其加以练习,以帮助其理解和掌握“勾、皴、染、点”的含义。另一方面,我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去附近的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以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与绘画表现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我还会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通过写生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绪。
        三、注重方法,提升审美境界
        注重教授学生高效的鉴赏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说,方法的高效与实效直接决定着学生审美能力的高低。可见,注重教授学生鉴赏方法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一定的鉴赏方法,如:社会式鉴赏、对比式鉴赏、感悟式鉴赏等,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另外,在学生鉴赏过程中,教师也要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以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使其深刻感受和领悟到艺术的熏陶,进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例如:在学前美术教学中,为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会专门开展一次审美教学课,首先,在课堂上,我会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蒙娜丽莎》美术作品,接着,我会为学生讲授感悟式鉴赏、社会式鉴赏、比较式鉴赏这三种鉴赏方法,之后,我再带领学生依据这三种鉴赏方法对《蒙娜丽莎》这幅美术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这幅美术作品中蕴藏的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情感。最后,我会将在课前为学生搜集的一些服饰、家具以及多种多样的生活物件上的独特图文设计向学生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运用上述四种鉴赏方法对其点评,说一说这些设计中的美感以及喜爱它的原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综上所述,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既符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也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学前美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艺术素养,紧跟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切实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进而有效落实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项重要教学任务,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越.美术鉴赏教学以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9):361-362.
        [2]张慧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01.
        [3]张琼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23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