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吴红英
[导读]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在近年来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和变革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在近年来也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和变革。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是培育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能够拉近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利用抽象思维来总结概括和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本文将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究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路径,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相应的思路。
关键词: 数学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核心素养;抽象能力;贴合生活实际
        引言
        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是将生活中的现象抽象为数学结构的方法,利用建模的方式转换为数学问题,继而利用数学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充分证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在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更是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也更需要强化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实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迁移利用,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与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相对比价基础,很多问题也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这一阶段渗透和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能够让学生形成数学转化思维,在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相应问题,也会自觉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进行数学运算,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小学数学阶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还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活泼好动的阶段特点,更为灵活有效地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两种能力,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的学习,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数学本身就是对生活中现象或者问题的抽象表述和概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形成的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能够对小学生的潜意识和综合能力产生深远影响,在其之后的学习中也会有意识地采用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对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建模处理,继而降低问题解决难度,提升问题解决效率,有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长远发展,能够为其之后的数学能力增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忽视小学生阶段身心发育特点,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自我意识相对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扬长避短,有效引导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忽视小学生阶段身心发育特点,一味地采用近乎普遍化和统一化的教学方式,全然不顾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长此以往,教师讲授的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小学生会认为自己都会了,然后也不认真听讲;还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定过高且过于统一,部分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逐渐也就自暴自弃,不愿意认真学习了。总而言之,忽视小学生阶段身心发育特点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间接导致其教学实效性和影响力不足。
        (二)缺乏数学知识应用实践,学生沦为“做题机器”
        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擅长运用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本身缺乏相应的实践。

在课堂授课中,会避讳实践内容的教学,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数学知识应用实践,更多的是坐后面的练习题,然后教师统一讲解。久而久之,学生便沦为了“做题机器”,思维和想法也在“题海”练习中逐渐僵化和程式化,丧失了这个年龄段本该有的灵活度和创新性。这违背了小学数学教学育人的初衷,也无法实现数学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的目标。
        三、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路径
        (一)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渗透和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师生互动频率,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渗透和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置环环相扣的教学问答,利用师生互动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学习和理解数学模型思想方法的运用。比如说,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标记地点或者让学生到讲台上参与演示,分别标记地点“邮局”“学校”“小明家”“商店”,然后利用动画形式或者学生丈量的方式,来了解“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的理论知识。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和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数学定理。在遇到生活中的距离问题时,也能够主动构建三角形模型,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体现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贴近生活实际,从生活现象分析入手渗透和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
        贴近生活实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与融合数学模型思想方法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不足,生活阅历不足,基于认知理论来看,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在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时也存在一定困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区域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模型思维,掌握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比如说,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学习中,小学生因为之前接触的几乎都是整数的四则运算,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小数点位置错误等问题。在这时,教师可以选择超市购物作为教学背景和依托,让小学生结合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的经历来理解小数加减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超市”的教学活动,让一个学生扮演超市老板,对铅笔、橡皮、尺子等身边的物品进行标价销售,然后其他小学生去购物。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维来进行物品价格的加减法,理解小数点位置的重要意义,继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学模型思维。
        (三)促进小学数学知识整合和思维导图构建,为数学模型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融合奠定知识基础
        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促进知识整合和思维导图构建,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继而在数学模型思想方法运用时能够迅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整合基础知识和定理等。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长远发展和提升意义重大。在教学中,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方式,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做好基础知识积累等,都能够促进数学模型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参考文献
[1]解成维,刘明娟.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20(12):83-84.
[2]乔琦花,董磊.运用“几何画板”,凸显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08):75-78.
[3]庞茂达.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1):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