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发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体育作为学生小学教育阶段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学生的体质增长、运动技巧、素质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仍然存在“不想参加”“没意思”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存在问题。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
体育作为学生增强体质、锻炼技能、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其日常化、趣味性、活动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在部分地区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大多采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参活动,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掌握和主体培养,进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运动逐渐失去参与热情,导致学生的训练质量和基础得不到提升,有违当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从教学形式、游戏活动、组织比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策略探究。
一、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目前,在部分地区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其教学形式大多以语言讲授、动作演示为主,让学生被动接受、模仿学做。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和理论知识,但对学生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存在不足,将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抵触的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教学质量。因此,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动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体操”的教学中,通常是教师一遍讲解一遍演示做动作,学生在台下进行观看和模仿,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作理解存在不足,因此,我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法展开教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化展示,学生被丰富、生动的画面观看所吸引,都聚精会神的认真学习,对体操的动作细节和易错环节进行重点把握。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慢动作、旋转视角的方式,充分理解动作要领,进而根据影像资料进行相互纠正,保证体操动作的标准性。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还能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二、开展游戏活动,提升学生训练质量
正处于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性格活泼且好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心理需求,转变和创新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游戏活动导入到体育训练当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度,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环境下,增强自身的运动技巧。
因此,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开展游戏活动,强化学生的运动效果,提升学生的训练质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例如:在“足球”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基本掌握垫球、传接球、射门等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训练质量和参与兴趣,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开展以“快乐驿站”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原地垫球、绕杆运球、相互传球、定点射门的方式进行“快乐传递”。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都积极踊跃的举手参加。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生怕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快乐”搞丢。同时,在相互传递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充分认清自身技巧上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展开训练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在激发学生训练热情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训练质量。
三、组织集体比赛,夯实学生体育基础
理论知识要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体育技能,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受教学任务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只是强调应考项目的训练,缺乏对学生全面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的体育基础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因此,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比赛和对抗训练,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身体素质,还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拼搏有爱的精神,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考虑到篮球运动是一项团队配合的运动,因此,我根据学生个体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比赛小组,并设置小型的联盟晋级赛制,使学生在不断的比赛对抗中,赢取最后的冠军。起初,小组内的学生都缺乏有效的默契和协作意识,常常犯有“单刀赴会”的毛病,导致各小组之间的失分严重。但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品尝到失败之后,学生逐渐意识到团队配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挡拆、抢断、传接等技巧,使得场上的比赛语法精彩,进而使学生的篮球技巧和体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丰富开展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夯实学生的体育基础。此外,通过实践对抗的比赛形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体育技能的灵活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拼搏的精神,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广大教师,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不断优化教学形式,创新活动内容,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顾娟娟.小学体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9(6):21-21.
[2]陈正猛.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提升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19(1):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