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育在教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学生而言,长期的室内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较差等问题。而体育课堂可以通过室外锻炼等方式,很好的帮助其缓解学业压力。当然体育的作用还有许多,本文将通过具体事例,对其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体育 教育 意义
引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应只在于教书,更应在于育人。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是帮助其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黄金阶段,对其日后的发展有较大作用。由此,学校管理者与体育教师,均应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纳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一、设置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有目标性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小学教育的各类学习科目中,体育是最受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科目的授课环境与其他科目大不相同,操场与户外是体育教师进行授课的主要地点。然而由于体育在小升初的过程中,并无严格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应试成绩影响不大,许多学校常出现其他科目教师随意占课,体育教师无故缺课,体育教师专业水平较差等问题,更有甚者会直接将体育课从课程表中取消。这也间接导致了大多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问题产生。由此,小学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
例如,在每周的体育课上,教师都应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以便为体育活动做好准备。热身主要包括人体中的主要关节部位,及几个大型肌肉组群。如扩胸运动,能够帮助学生很好的舒展其胸部肌肉,以便增强其上肢的发力感。又如伸展运动,该项目需要全身多个肌肉群参与活动,能够哦锻炼学生的核心及稳定性。活动手腕脚腕则是可以帮助其,减少运动过程中给关节带来的损害。待热身环节结束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进行1-2圈的慢跑活动,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能。在列队过程中,发出各类转向及其他指令,让学生自主完成,如左、右转弯、稍息、立正等,之后可给学生预留3-5分钟的休息时间,在此时间段内,学生可集体唱歌或者自由讨论。之后便可以开展定向的体能训练,如高抬腿、俯卧撑、引体向上等项目。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教师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也应合理设计组数及时间,防止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如高抬腿的项目每组以20s左右时间即可,每次训练最好不超过3组。俯卧撑则并不在于所做数量,而在于其动作的规范程度,教师需提醒学生双手与肩部同宽,躯干始终保持中立状态,利用肘曲来带动整个身体上下活动。另外,教师也应将多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并鼓励学生发挥其优势项目,培养运动的爱好及特长。总之,小学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加快代谢速率,增强自身体魄。
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没有将教育的全面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体育本就来源于生活,体育课堂也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条件,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
例如,组织开展多项团体类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水平,如篮球比赛的举办。比赛以班级为一个单位,由各班挑选男女生各一支队伍做好参赛准备,每支队伍需由5-7名成员组成。为不占用太多学习时间,可将赛事统一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内,由体育教师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策划案,并制定合理的赛制。在比赛当天,班级中的其他成员需到现场为本班队伍加油喝彩。又如,可以组织班级中的所有成员,进行拔河比赛。
教师依据学生情况,将全班成员平均的分为两个小组,每组需选出一名成员作为指挥员,由其他学生进行比赛。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给每组成员预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并在组内商定计划。教师可提醒学生,拔河是一项典型的团体活动,考验的便是参与成员的凝聚力,若有一名成员选择偷懒,或者选择提前放手,均可能会导致小组的失败。在准备时间结束之后,由教师发出开始的指令。比赛结束后,每名同学均需发表自己的参赛感受,以此来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机会。当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并告诉大家“今天大家在比赛中收获到了友谊,学会了团结,因此大家都是获胜者”。由此来激励学生,重视团体合作,以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也可组织开展各类单人赛事,并以此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如长跑,便是很好的训练项目。基于小学生的身体情况,可将距离定为1公里左右,该项目有一定的风险性,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情况。比赛结束后,教师可“趁热打铁”,提醒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胜利的希望。通过多样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教师也应在每次比赛后,有针对性的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品质,以便从容的应对将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
三、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
部分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兴趣的加持,往往会表现出消极、不耐烦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甚至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由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开展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以此来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
例如,在制定课程表时,可将体育课置于每周五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既可以帮助学生缓解上午学习的疲劳,也能够保证其在经过大量的运动过后,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条件,进而不会影响到其后续的学习状态。教师也可在天气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抽出一节课的时间,陪所有学生踢一场趣味足球赛,包括“点球大战”“头球大战”等内容,即所有参与的学生均需在球门外5米左右的距离,进行准备工作。该活动以2人为一小组,学生需自行组队并报名参与,游戏规则为每支队伍中的一名成员负责作为守门员,另一名成员则作为踢球者,待听到开始哨声后,便进行发球,每人有5次机会。待5次机会过后,双方即可互换身份,开始第二轮的游戏。此类游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热情,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另外教师也可依据天气情况,组织各类户外游戏,如在下雪天,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雪地游戏,如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车等,此类游戏对大多学生都会有较高吸引力,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自然。当然教师也应在举行各类游戏活动时,提醒学生各项该注意的安全事项,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教师也应提醒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张弛有度的态度,不能因一时贪玩而耽误了之后的学习。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龄段,对各类趣味项目总是充满兴趣,教师应由此入手,通过各类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留下难忘的校园生活时光。
总结:综上所述,体育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构建合理有效的体育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其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可结合设置丰富的户外体育活动,有目标性的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组织多项赛事,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缓解学生的课业压力,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等策略,提高体育课堂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周露能. 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 000(003):264-265.
[2]肖上毅. 浅谈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小学生(下旬刊), 2017(12):23-23.
[3]姚军兵. 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如何\"玩\"得更好[J]. 情感读本, 2019, 000(0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