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主干科目,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人地协调能力,高中地理教师要理解地理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和提升的作用,积极的从内心深处全面的重视起地理学科课堂教学,并不断的梳理和总结地理课堂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环节,积极的研究完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从而为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探索
要想不断的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地理教师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有效的发现各种教学问题,并积极的联合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同行一起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全面的梳理教学漏洞和教学短板,有效的完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模块,全面的提升地理课堂的总体教学效能,为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其一,信息化教学水平低。信息技术非常契合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合理的引入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学形象性、激发学生兴趣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地理课堂的教学现状来看,地理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课堂信息化教学水平低,使得地理课堂教学形象性不足,无法有效的唤醒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欲望,还需要地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其二,和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地理学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善于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空洞无味,自然不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相应的地理知识内容,还需要地理教师对此进行反思。其三,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不同的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等各不相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分层化教学,以满足学生在课堂的学习需求,但是从实际的情况上来看,高中地理教师依然为学生设计统一化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使得地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不足,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其四,忽视教学评价。课堂的评价环节是改进和完善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一招,但是从地理课堂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地理教师对教学评价环节的重视程度不高、评价的效能较低等,还需要地理教师积极的强化对教学评价环节的认识。以上就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教学问题和教学瓶颈,还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积极的强化责任意识,不断的联合优秀的地理教师群体,一起对这些教学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和解决,从而真正的构建高效的地理课教学,助力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地理学科需要展示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多,如各种示例图、地理现象等,而信息技术在展示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合理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的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以全面的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宇宙环境》小节内容时,一方面,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预习资源,如可以将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像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天体的系统结构层次等进行细化梳理,并按照这些内容模块之间的关联制作成思维导图,同时将具体的知识点讲解和演示制作成微课视频和PPT讲解课件,此外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预习检测题目等,引导学生结合这些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课前预习。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的为学生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如将各种资源放置到该平台上,引导学生分组对这些资源进行讨论学习,而教师则可以给予相应的线上指导,不断的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二)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地理学科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认图能力和思维思考能力等具有很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的降低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进一步的助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小节内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常见的自然灾害,如某地河流发生大水,导致附近庄稼都被淹没;某地下起冰雹,导致庄稼被砸;某地屡屡发生雾霾,使得交通受阻等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现象的展示下激发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并对这些现象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生活化的现象“趁热打铁”,对自然灾害的类型、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自然灾害的成因等进行细化梳理和阐述,有效的强化学生对该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三)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地理知识储备量各不相同,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进一步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以有效地结合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从而全面的兼顾到每个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不断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例如,在学习《走进桂林山水》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课堂观察、阶段性摸底测评和随机访谈的形式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透彻化的了解,并合理的将学生进行学习水平、层次划分,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为学生设计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位置、气候、特点、所属地貌、特性等进行学习和掌握,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通过各种形式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强化理解和拓展学习,有效的提升教学的精准性。
(四)及时开展多元评价
高质量的地理课堂评价是发现教学漏洞、补足教学短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中地理教师要全面的重视起课堂的评价环节,并积极地联合其他的优秀地理教师同行一起探索高效开展教学评价的方法,合理的对评价的模式、评价的内容进行全面的优化,从而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来进一步助力地理课堂教学的改进和完善。例如,在学习了《自然灾害的防避》小节内容后,地理教师要积极地进行教学评价,如让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评价、小组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对自身在课堂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不足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并进一步强化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指引具体的改进方向,全面的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效的补足学生的学习短板,全面的巩固学生在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师要以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为依托和指引,积极的联合优秀的高中地理教师同行,不断的探索解决的对策和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及时开展多元评价,进一步的解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不断地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和改进,真正的构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教学,为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宋颂.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153.
[2]余根梅,魏国文.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深度融合教学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2):29-30.